章冰瑜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 362500
摘 要: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的模式也在悄然改变,新型教育模式层出不穷,微课就是先进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微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价值,采取正确的运用策略,以更好地运用微课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它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已经在教育行业掀起一股时代的热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微课正是语文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应用的现状
(一)思想认识片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年轻的老师积极上进,勇于探索微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认为,有些老师觉得微课与课堂融合好是好,可要深入细研,他们又觉得付出与回报无法对等,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顺手。岂不知与时俱进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而且也是对自身修养的一种提升,跟着时代走才是硬道理。
(二)专业指导缺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虽然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其在制作与内容的选择上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选取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制作,使得微课内容过于繁杂。其次,教师对微课的理解存在偏差,微课教学虽然以视频为主要形式,但仍需其他教学资源与形式的辅助,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依赖视频,课堂的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微课虽然发展迅速,但无论是学校还是网络都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微课资源管理模式,老师在微课的设计制作与使用还缺乏专业化地指导。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阅读能力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及课外知识的基础,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微课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疑难、明确文章主旨、体会情感、培养写作兴趣等。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特点鲜明,对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效果具有突出的作用。
(一)课前微课:落红不是无情物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整体阅读完成的预习任务有文本背景与作者的了解、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等,初步感知文本整体面貌。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少,收集信息的能力低,在文章阅读时常对作者状况及写作背景一无所知,这必将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课前微课的介入能使这部分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时,生活在当今的孩子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不到文中伯父口中“中华不振”的含义,更难以理解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这造成不少学生在朗诵该篇文章时,不能准确把握感情基调。此时,教师可以将周恩来的个人资料、租界情况及当时社会背景等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提前观看。学生对周恩来以及这段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来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也为后续文章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课中微课:定让桃李闹春风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借文本之力,使学生得语文之力。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课上不应该只“教内容”,而是应该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文本培养学生从写作的角度去阅读,发现作者表达的奥秘和规律,指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词句及写作手法等内容进行剖析,让学生理解“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学以致用。这时,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优势越发明显,教师则可以将文章中需要重点攻克的知识点碎片化,制成不同主题的微课,如重点词句理解、写作手法剖析、优美词句赏析等,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的《海滨小城》,该文章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就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也是本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可是,在学习中学生能感受到文章的词句优美,却体会不到关键语句的作用,更别说仿照表达“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具体”。在此,教师可以围绕文章的描写特色,制作一个以“中心句”为主题的微课,进行写作手法剖析。通过微视频观看,学生很容易明白:中心句即一段话的关键语句,可以在句首、句中或句尾,找到这样的关键语句就能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整段话就是围绕中心句选取有特点的事物来写的。这样的微课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既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又为单元习作的指导奠定了基础。
(三)课后微课:春色满园关不住
语文阅读教学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一篇课文就结束了,它需要内容的延续和升华,这样才能利于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王云五在《漫谈读书》中说道:“要培养读书兴趣。唯有自小学高年级起,就鼓励学生主动研究,其法之浅易而可实行者为尽可能减少讲课堂功课,而使学生自己多读补充读物”。可见,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长期的实践也证明了这点。为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教师可以制作相关微课,推荐书目让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过五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后,很多学生对民间故事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可以抓住课内的文本延伸,通过图片、音乐、文字等形式进行整理制成微视频《<中国民间故事>作品简介》,通过对整本书的简介以及对书中个别故事的介绍,如:《宝莲灯》《包公审青石板》《田螺姑娘》等,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勾起学生继续阅读民间故事的欲望。还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通过视频点播,学生对相关课外阅读的书籍有更直观的认识,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总之,微课的介入与融合使得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再次迸发出生命的灵光和智慧的火花。微课,“感受教育的卓越性,学校和师生的发展能够在受到尊重的氛围中培育起来。这是学习出色的学生们与兼备工匠气质与专家实力的教师们共同培育的”。当然,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不是主流,我们应珍视现代化手段给课堂教学的机遇与挑战,积极研究实验取其精华,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微课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赵向南.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2)江洋.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J]. 艺术科技,2016(9).
(3)汪秀梅.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