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玮琦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规定安排18课时来进行整本书阅读,贯穿于必修与选修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内容丰富的小说或学术著作进行有效的学习与阅读成为教学活动中一个明显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旨在以在线学习方式为基础,借助在线平台以及互联网资源,与“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相结合,以期作为“整本书”阅读策略的参考。
关键词:在线学习 高中语文 “整本书”阅读 方法策略
“‘整本书’阅读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以完整的一本书为阅读单位,以更接近生活阅读的学习情境组织阅读活动、完成学习要求,从而使学生扩大阅读量,培养阅读能力,学会自主阅读”。[[[] 郑桂华.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理念细究与实施推进[J]. 语文建设,2019,(09):4-9.]] 以一“整本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从古至今皆有,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不是某种理论创新,而是一个刚好在针对一定时期教育现象与问题的所提出的指向性概念。而将其作为教学标准的一部分,最早是由叶圣陶、夏丏尊等人提出,而后,在2001 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以及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实施建议”中都确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中,要提倡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要“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高中阶段更是如此,“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页.]]《普通高中语文课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中18个学习任务群第一项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且要求贯穿必修、 选修I和选修Ⅱ三类课程。由此可见,对于“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在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学段均有涉及,在高中学段尤为侧重。
一、简述“整本书”阅读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整本书”的学习,不只是为了精读一本书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为了学习这本书特定的知识而阅读。学生也不可能只阅读一本书就掌握了成熟的阅读能力或者达到对于该本书深入研究的程度。这只是一种教学策略,即通过““整本书””阅读的一种任务的设定与驱动,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任务来促进阅读活动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是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包括阅读方法等,期望达到激发其阅读动力与兴趣,掌握阅读方法的目标。同时,也能实现丰富语言积累、树立语言现象的习惯,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活动涉及的能力要素多,各个能力要素在阅读过程中同时发挥作用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方式。”[[[] 吴欣歆. 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5):22-26.]]并且,学习、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也能加强生活阅读与课堂阅读之间的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大部分自然阅读行为,在课外的阅读中多以“整本书”为阅读对象,在阅读时间上也是一个较为连续完整的阅读过程。语文课程是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以及文学活动”,这是阅读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在线学习方式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中对于“整本书”阅读安排的时间是18课时,对于“整本书”阅读的书目没有明确规定固定篇目,对于方向上提出了要求: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2页.]]将课堂中无法充分展开的内容借助于在线学习的方式,能够使课内课文的阅读时间相结合,充分、合理地把握“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
(一)以在互联网资源为媒介,促进转变教、学方式转变
“整本书的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是促使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即由僵化的的单篇教学、碎片化灌输,转变为深度指导与支持;由被动、僵化、碎片式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系统地建构阅读经验与方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95页.
作者简介:朱玮琦(1998.1-);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强调以学生为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围绕“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为学生做好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到阅读任务中来。因此,我们提倡借助网络资源为媒介,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整本书”阅读强调要阅读的是一个连续完整的阅读内容与过程,针对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中学生所学、所读的书目多为节选的文章,而教师的讲解也多是将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再划分成若干部分,选择其中精彩或者重要部分讲解。如果教师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依然按照以往的方法、模式进行讲解,那将无法突出“整本书”整合作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多是被动的接受,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学生实现可以主动学习,构建自己的阅读方法系统的转变。
在线学习应该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在线学习的主要内容也应不完全等同于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开展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的教授活动,应该注重在此过程中的生成性学习活动与教学效果的产生。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与媒介,使整本书的阅读不只局限于课堂之中,促使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知识、数据库和信息通过电子设备来进行汇总与检索变得更加便利,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资料的搜集的能力与自学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利用在线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建构整本书阅读方法提供支架。
(二)借助在线平台,优化学习过程
高中的语文阅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程,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逐步提升,学生在学习与成长中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心理也会发生不同的改变。《课程标准》并没有对于学生的阅读书目做出严格的规定,而是给予教师与学生开放的选择权,为了促进“整本书”的有效阅读,选择的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个人兴趣的阅读书目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为学生所选的书目也许最适合进行阅读的,但却并非是学生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重登调查学生的不同特征与实际语文素养,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兴趣爱好,将其作为综合的考量,才能做出整体的阅读规划,将“整本书”的阅读有效落实。而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数较多、要学习的科目较多、时间也很有限,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在课堂时间来完成对学生学情与阅读兴趣的搜集、整理。为了使教师全面掌握学情,对于阅读的方向进行指导,同时提前制定阅读规划,教师可以借助沟通与协作平台(如钉钉等)设定调查问卷,在课下时间让每个同学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阅读方向反馈给教师,以此来搜集、整理、把握学生的情况。
“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内容包含为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一是探讨。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不应只是聚焦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复述,也要重视其对于原著精神内涵的感悟与个性解读的建构。学生对于文本的感悟,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充盈着个人的情感体悟,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思维局限,他们往往将其拘泥于某一问题点,难以形成问题的整体性扩展;又或者紧扣其中一个具体的感知,难以上升为全面、系统的理解。这主要是由于有限的课时安排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聚集于课外,而阅读环境大多数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缺少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适合的阅读目标与计划,整个过程应该由全班共同完成,形成一个阅读共同体。充分使用交流学习软件,使学生在课下阅读时也能在学习交流平台上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所见、所悟、所感,与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互相合作、开展研究;也可以在线上就某种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与教师交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对整个阅读过程教学有效监控与管理,对于突出的问题也能及时干预与引导,对于整个阅读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整个阅读进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