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2期   作者:梁楠楠 李晓云
[导读] 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载体,区域活动更是幼儿园活动最亮丽的风景线
       梁楠楠  李晓云
       舞钢市实验幼儿园 河南 舞钢 462500
       摘 要: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载体,区域活动更是幼儿园活动最亮丽的风景线。老师如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因此,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指导策略,很有必要。本文针对区域活动中实践经验,提出了适时渗透、搭架构建、合作研究等主要指导策略,以便促使幼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幼儿园区域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幼儿时期是人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奠基阶段,具有学习潜质和可能性。但如何将“潜质”发展为“显质”,将“可能性”发展成为现实性,这是每一个教育者值得探究的问题。要为幼儿自主的发展保驾护航,设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还需要教育者的主动的参与、积极的配合。特别是在区域活动这样开放的活动形式中,使两个行为主体——老师与幼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参与并指导活动以促进幼儿发展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区域活动的统整提升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难度,教师在把握各区域特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资源联系,结合幼儿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指导活动。
       一、密切关注 把握时机——适时渗透
       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基于区域活动本身具有开发性、丰富性、教育性的特点,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独特的优势促进幼儿发展,将幼儿与教师相互作用的能量场建立联系。除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动,更应该探究内在的影响,发挥师生之间潜移默化的互动形式。
       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在探讨渗透模式时更应发挥积极的作用。领域的渗透,如在科学小实验中引导幼儿大胆假设、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等内容,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关于实事求是、严谨科学中所体现的意志品质给予深化和总结,提升自求真理。这正是活动进行中合适的教育契机,其效果是说教和灌输所不及的。因此,应将社会教育中的意志品质教育与科学教育中的科学认知、科学行为等相结合。
       实现区域环境渗透。区域活动中物质环境的创设体现人性化、安全性,各种精心设计的尝试时时引导幼儿爱护环境、合理使用材料及遵守区域活动规则。而另一方面的精神环境的创设中,民主的师幼关系,特别是与幼儿交往中平等、积极的态度与观念对打破师幼之间年龄、阅历等界限起到关键作用。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组成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主动活动营造积极氛围。
       实现日常生活与区域活动的渗透。《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与幼儿生活广泛、密切的联系。幼儿的品质和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形成的,幼儿在生活中体验生活经验,探索奇妙现象、形成自尊、自信,幼儿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条件。同时,这些品质也是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时必备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将“大生活”和“小舞台”相联系,让教育真正的回归生活。
       二、设置路径 合理安排——搭架构建
       幼儿的“学”并非“空中楼阁”,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前者就如同拔地而起的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必要的支架过程,像一个“脚手架”,“脚手架”搭建的“巧”“妙”与搭建结果是密切相关的。

区域活动中整合资源、创设条件,支持幼儿不断构建自己的心灵世界,搭架构建模式,形象地说明教师与儿童只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的互动。
       大卫韦卡特提出,主动学习包括以下特质:(1)本质的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2)对目标的直接行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参与活动;(3)解决问题;(4)表达和分享经验。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根本的动力在于内部的学习动机。幼儿在原有水平和基础上得到发展,是需要教师的有力的支持与帮助的。教师应本着对幼儿负责的态度,结合设置的目标开展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这就需要教育者对有挑战性任务进行分解处理,以进阶的形式提供。让幼儿产生兴趣的同时,感到有点难、试着做,并鼓励幼儿的独特做法,指导幼儿有意识地自己动手操作。
       区域活动设计中要求教师综合考虑问题情境设计的内容,用开发性问题代替封闭性问题,将“是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变成“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是这样的”的问题。
       在幼儿的主动的探究中处于高行为投入,教师在活动中提出的“台阶”有助于扩展问题,明确“冲突”,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激发幼儿持续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互动中,师幼双方都是积极的行为与状态。相反,若有一方陷于被动,那么就如同环环相扣的铁链中间脱了一环,这条铁链将失去它的作用,活动过程中断,活动无法继续开展。
       三、分享合作 探讨发现——合作研究
       蒙台梭利批评旧式学校中的教师仅仅是“懂得被认为是权威人士的思想,他们只是运动口腔的肌肉去谈论这些权威的思想,运动眼睛的肌肉去阅读这些权威的著作”。在合作研究中,教师和幼儿是学习的共同体,区域活动中也需要采用这样的形式。
       区域活动是师幼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这种合作研究的关系中,教师需要对自身身份再认识,特别是要放低身段,用与幼儿平视的角度去看问题,教师对于幼儿手中的球要稳稳地接住。还有找好角度和力度再稳稳地传回去,使活动在你我的相互传递中发展。这样的活动包含着智慧,来自于情感、动作等方面信息无不透露着教育的要求。
       区域活动中的师幼合作是教师从情感上由冷漠无“情”转到动之以“情”的转变。这种合作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是由师幼双方共同建构的互动模式。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信息、唤起经验中,也获得亲自体验活动,从幼儿角度审视活动的机会,对活动之后的反思提供素材。在合作研究中,师幼共同参与研讨、合作学习,共同获得发展。教师在与幼儿交流时,要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使幼儿敢说、想说。教师的表达与交流是为幼儿提供藏在里面的包袱,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和发现。在这样的合作研究中师幼双方共享情感、收获、疑惑,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更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区域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需求,在将教育活动资源溶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同时,科学指导活动,促进师幼互动和谐,推动区域活动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会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
       [2] 冯晓霞,王海珊.帮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J].学前教育,1999(6):11-12.
       [3] 孔凡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