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瑜
燕山大学第一幼儿园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4
摘要:幼儿时期是幼儿大脑发育最快,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自信心培养和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接触的第一个完整阶段教育,幼儿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的意愿,肯定幼儿的成绩,关爱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并剖析其原因,掌握幼儿自信心形成的一般规律,培养孩子积极、自信、乐观的良好心态,这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做出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帮助广大幼儿教师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
前言
幼儿教育指的是针对3-6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这个时间段内,随着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幼儿开始与外界有了更多更广的接触。这时,外部世界与幼儿互动的方式其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感性体验,还有对理性规则的认识。幼儿的三观也开始悄然构建,并且,如果未来没有生活上的重大变化,这套三观将会被继续固化、细化,直至孩子长大成人。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意义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自信心能带给一个人的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自我肯定,在智力、体力、处事能力方面,自信心往往也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一个自信心强的人,在遇到各种困难时一般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想方设法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方法;反之,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观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中国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谚语,意思是指孩子3-7岁的行为表现和待人处事态度中可以预示他们以后的个性特点,这个时期形成的个性就是成人个性的雏形。同时,通过这个谚语,也可以概括出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是婴儿早期教育与儿童初等教育的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又非常特殊的阶段。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能够激发孩子自我思考和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在后续的教育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其成效,即学习效率的显著提高。同时,幼儿时期,孩子的潜能属于被挖掘期,而据相关研究表明,人类潜能的开发与其自身的自信心有着紧密的联系,自信心的强弱与潜能的开发程度成正比例,自信心越强,潜能越容易被挖掘出来。而潜能的开发又进一步促进了幼儿自信心的强化,促使其不断探索世界和自我。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此外,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是教育的主体,而幼儿教师则是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可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让其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幼儿教育目标。
二、幼儿自信心不足表现及其原因
通过实践中对许多幼儿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很多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其一般表现为:①对父母的依赖性过强,动手能力弱,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新环境;②沉默、孤僻,不愿意过多与人交流,不喜欢自我表现,课上被提问时或低头不语,或目光躲闪,或手足无措,害怕被人关注;③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做可能有困难的事,总是怕失败;④害怕面对和尝试新事物、新活动;⑤遇事缺乏主见,常跟在别人身后,听从别人安排,喜欢顺从和模仿;⑥在人际关系上出现问题,缺少朋友,很难与伙伴建立友好关系,表现的很孤独;⑦自我否定,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常表现出不满。
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经过笔者长期工作经验积累,大概有以下分析:①过度溺爱和过度保护。
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且家庭结构一般是“N+1”模式,尤其是一些长辈的教育理念较为陈旧,遇事不分对错而一味的袒护孩子甚至表扬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过分满足,几乎有求必应,同时在孩子生活中过多帮助、包办代替,加上一些社会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家长对孩子可谓寸步不离,孩子很难有独立的自我空间。孩子的能力被弱化,独立权被剥夺,被家人过分关注等都使得孩子性格发生一定的扭曲,自然难以树立自信心独立面对外面的环境。②过度否定和消极评价。幼儿由于其年龄的原因,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其对自我的认知往往缺乏独立性,而更多的是依赖于成人的评价。而影响成人的情绪又过于复杂,因此经常出现家长由于工作不顺利、自我心愿未达成、受教育水平较低、被社会潮流所影响等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对幼儿的过分苛责、训斥、批评、否定等行为,经常性的挫败感和消极否定会使幼儿降低自我评价,自信心自然难以形成。
三、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及方法
(一)创设被人接受的氛围,对幼儿言行给予鼓励和肯定
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欣赏,在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欣赏时,我们会自我肯定,会认同自我价值。而自我价值感越高的人越能拥有自信的精神状态。对于自我评价尚依赖于成人的幼儿来说,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密不可分,只有尊重、维护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充分展现其个性,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探索创设愉快、轻松的游戏和学习氛围,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教师在指导时应尊重幼儿,在充分发挥教育作用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行为方式自由选择活动主题及展现自我。此外,幼儿的心理较为敏感,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展现对幼儿的尊重,譬如:早晨入园时通过微笑、拥抱、抚摸头等方式与孩子进行眼神与肢体交流,对幼儿在游戏中或教学中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称赞,在区域活动中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对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尊重与宽容,帮助幼儿克服恐惧心理、畏难心理。幼儿教育中应注重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不轻易加以否定和批评。
(二)关注幼儿情绪变化,多给自卑幼儿寻回自信的机会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所表现出的各种情绪,作为教师可谓已经司空见惯,但是,我们应充分关注幼儿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幼儿本身的影响。良好、积极的情绪状态能促进幼儿观察、记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孩子的心理往往十分敏感细腻,尤其是自尊心太强而又过于敏感的幼儿,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在受到成人的责骂或者别人的嘲讽时极易摧毁其尚未坚定的自信心而由此变的自卑。对此,在幼儿教育中,要给予自卑幼儿更多的爱抚和鼓励,并向幼儿输送“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世界也并不是完美的,但是世界因为有你而美”的信念,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日常活动中,给予孩子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开展赏识教育,扭转其“我不行”的自卑思维定式,使幼儿重拾自信心。
结语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活动中关注幼儿、关心幼儿、欣赏幼儿、鼓励幼儿,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让成功孕育成功,帮孩子建立一个坚定的自信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姜海凤.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探讨[J].中华少年,2017(27):258-259.
[2]徐柯渊.在关注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J].文理导航(下旬),2021(0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