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清慧
聊城市茌平区博平镇中学 252100
【摘要】社会是物质的社会,而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一门学科。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兴趣成为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当前我区农村家长教育孩子的现状、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兴趣的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个人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一、农村家长教育孩子的现状进行分析
1.从家长方面看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也有一部分家庭仅仅解决了温饱,还有一部分处于贫困状态。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引导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一些家长受教育的程度相对低,凭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
2.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生的学法特点可概括为“三重”、“三轻”。即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视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轻淡。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目前,学生的参与方式主要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层次上,缺乏对其它参与方式的挖掘。怎样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提高参与有效性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学好化学,必须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上的重重困难,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创造一个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奇疑,探究的心理环境。因此我认为在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创造一个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和爱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奇疑,探究的心理环境。1、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艺术。首先,根据大纲要求,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技能、智力比起城市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距离,但他们淳朴、好学、勤奋,这是他们的最大优势。所以我们教师应从这些最基本的情况出发,选择最佳教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好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巧妙、新颖、新奇、新鲜,使学生感到有趣、好奇,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课堂气氛最佳。这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展开讨论,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昂,效果一定更好。然后,老师再作简短的总结,归纳,完善学生不清楚的地方。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处于活跃、愉快的气氛之中,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利用农村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绪言>>这节课我们可以引入: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传说过“魔棒”的故事,据说有了它可以点石成金,化云为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人们为了寻求“魔棒”历尽千辛万苦……随着科学的发展,如今真的找到了自然科学的“魔棒”,用它不仅可以知道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而且还可以把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别说点石成金,就是石头变成比黄金还贵的东西也不成问题;更不用说化云为雨了。这一自然科学的“魔棒”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化学。
并演示“指示剂的变色反应”、“空瓶生烟”、“清水变牛奶”等几个趣味化学小实验,当同学们第一次看到物质发生变化那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的情景时,便对即将开始的化学学习产生了渴求向往之情,从而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欢快地跨进这奇妙多变、莫测的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
2.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农村中学条件限制的条件下,教学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一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2)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
3. 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艺术。
首先,根据大纲要求,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技能、智力比起城市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距离,但他们淳朴、好学、勤奋,这是他们的最大优势。所以我们教师应从这些最基本的情况出发,选择最佳教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好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巧妙、新颖、新奇、新鲜,使学生感到有趣、好奇,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课堂气氛最佳。这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展开讨论,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昂,效果一定更好。然后,老师再作简短的总结,归纳,完善学生不清楚的地方。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处于活跃、愉快的气氛之中,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4.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把化学教学和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神秘的现象,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来解释,化学知识可以揭开很多现象神秘的面纱.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己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十分有用的,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在农村,有着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广大农村初中化学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比如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药、化肥的使用和排放情况;测量当地土壤的酸碱性;测当地雨水的酸度,了解当地空气的污染 程度;观察当地水源的污染情况:把在活动中获得数据写成小论文,或以墙报的形式互相交流.以班为单位开化学小晚会,在晚会上宣读自己撰写的化学小论文;讲自己编写的化学小故事;做化学的有趣实验;表演化学小魔术;唱化学歌曲等等.使同学们在快乐的活动中获得化学知识.也可以亲手通过瓶瓶罐罐来制作上的化学仪器,用上仪器来进行化学实验,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从而提高了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