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娟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山九年制学校 748411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候答时间过短、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等一些问题;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提问”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教学手法,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 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或多是“对不对”、“是不是”等无针对性的问题,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这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要讲求策略。课堂上不仅需要我们的细心观测,适合调动,还需要一定的提问策略。
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寓趣于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故事、谜语、竞赛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让课堂提问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设计一个班级骑车比赛,小明的轮子是三角形的,小强的轮子是正方形的,小林的轮子是圆形的。通过课件演示,引发学生猜想:“他们中谁能最快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爱因斯坦在《爱因斯坦文集》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设计的问题应明确,让学生一听了然。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板书5元、0.5元、0.05元,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数有什么不同?是否相等?”或“这3个5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要比 “这三个‘5’是否相等?”更有明确性。
所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中,设计了如下问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3、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部分?4、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多少?5、怎样用计算公式表示三角形的面积?6、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2?这样步步递进的问题,不仅使学生较好地利用旧知识进行了迁移学习,也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王会娟(1983-),女,甘肃岷县人,岷县岷山九年制学校教师, 2000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小学二级教师。
参考文献:
[1] 魏平,王淇.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现状调查及策略探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
[2]陈明贵.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22-123.
[3] 张小梅.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 课程教育研究,2015(17):152-153.
[4] 王发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