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大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528225)
摘要:编撰一本符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应该注重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其特色属性,需经过教学实践的验证和不断细化和修正等。本文尝试提炼编撰过程的要点,总结此过程的实践经验,探寻编写校本教材《毽球》的方法,为编写一般的小学体育校本教材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本教材 毽球 校本元素
前言: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印发的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这次政策上的指引,为各种传统体育项目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在此背景下,我们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毽球》。下面结合作者参与编撰的《毽球》教材,总结论述几点编撰校本教材的建议。
一、教材要立足学校实际,目的明确
石门实验小学是市级毽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校园中开展毽球运动超过十年,不仅实现了全员普及,深受师生喜爱,而且竞技水平突出,在区域有较大影响力。寄望通过校本教材开发,推动项目进一步发展,展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学校体育特色。他们首先确立了编写的指导思想及目的: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弘扬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踢毽兴趣,发展学生毽球技能与特长,形成毽球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此制定编写方案,通过调查分析、构建结构、编写教材、教学实践、修正调整、编印出版等多个环节,最终生成适合较长时间使用的校本教材。
二、教材编写要依据充分,结构严谨,内容具体
《毽球》的编写的思路是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课程的角度进行梳理,确立教材的育人目标。《毽球》编写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整体设计上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精神,让教材完全融入学校体育课程,参考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自下而上的实践经验,按照“突出核心概念,体现毽球学习价值”的要求,系统构建了教材的知识框架。具体分为毽球知识、毽球技能、体能练习、考核评价、表演与比赛五个版块,再以毽球“课时目标、课时内容、教学要点、学练方法、课时评价、课后作业”的模式,形成统一的教材内容结构。而具体内容则是石门实验小学平时开展毽球教学、毽球训练、比赛、课余活动的沉淀和积累,通过归纳、整理、升华精华部分,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组织编排。力争做到依据充分、结构严谨,内容具体。
《毽球》教材内容组织结构表
三、教材要有可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编写体育教材,要有这样的意识:不是教师给学生编制一本新的教科书。一本适用的校本教材,要集教学内容、教师用书、学生读本等三种功能属性于一体,必须兼顾实用性、可读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毽球》的定位是师生共用的指导用书,其作用是通过使用教材,教师能够更顺利的开展教学、训练,学生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体现实用性。编写时为便于学生自学、教师实践操作,内容的文本表述形式大部分都是叙述简单明了,编排则图文并茂。如在“正脚背踢球”技术单元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文字描述外,其他的重点利用多张动漫图片直观展示技术要领、练习方法,并通过二维码的设置,链接教学动态视频资源,便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学会、巩固提升。又如在毽球发展史的描述上,进行了去专业化处理,采用儿童化语言来讲述中国毽球、学校毽球故事,更贴近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教材还设计有数十种趣味十足的毽球游戏,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意识。
四、教材要体现校本元素
校本教材应以本校学生兴趣 爱好、特长发展为着力点,同时充分利用本校自然环境、学校设施、校史、校名、校园体育氛围等体育文化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毽球》除了介绍了毽球的历史、毽球基本技术、练习方法、毽球比赛、规则等,涵盖了一般体育项目教材的必备内容,还特别注重内容的校本化特征,插入大量的石门实验小学学生毽球活动的照片。教材中包括大部分技术图解和战术图示,均选用学校背景、人物、活动事件等进行组织编排,体现出教材与学生生活、健康的密切联系。如在毽球发展史的篇章,重点增加了本地区、学校毽球故事,不仅介绍了学校毽球的启航、前行、辉煌、坚守等发展史,还推出本校毽球小明星故事,吸引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体验浓郁的校本文化元素,培育故土情怀。
五、教材要体现教与学的科学性
基于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灵活,场地相对开放,学和练具有多样性特点,编写的教材应体现教与学的相对科学性,能够解决以往的教学问题。教学整体上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立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设置对应的学习任务。并依据技能掌握的一般规律,教学讲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如在开展“脚内侧踢球”教学时,教材中先安排了小游戏“高射炮”,解决学生在学习初期击球部位的准确性问题,通过一抛一踢一接的简单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身体调节能力,提高击球部位的准确性。随后设置踢高、踢远的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竞争,来增加学习兴趣,提高练习效果。也可以进行小游戏“大摆锤”教学,先通过踢固定在绳子上的球,来让学生感受脚内侧踢球部位。
再让学生进行多次的平抛踢球练习,再到高抛踢球练习,不断提高动作难度,引导学生不断自我突破,始终保持参与运动的活力。这些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材,能够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技能,感受运动乐趣。同时在内容编排上,《毽球》教材基本按照“学、练、赛”或“学、练、展、评”的教学逻辑进行内容排列和梳理,形成相对规范的模式,保证教学效果。
体现教与学的科学性,教材还应注重技能学习与体能练习的融合,因为运动技能与体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彼此影响的。就像毽球技能的发展和提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能,并以此作为基础来学习毽球技能。从生理学依据来看,协调能力、柔韧能力、灵敏能力、平衡能力、力量能力与毽球技能的关系都十分密切。所以,毽球技能教学中,融入专项体能练习很有必要。例如在技术篇的“脚底攻球”教学中,搭配的是提高下肢柔韧能力的体能练习。可以说在这个学习中,体能的水平甚至决定了技术的水平。强调体能练习与技能学习的融合,正是《毽球》教材主要特点,对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用明显。
六、教材制定的项目考核与评价要多元化,体现全面性。
在石门实验小学《毽球》校本教材中,以客观性、发展性、科学性、指导性等原则规范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并以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两种指标引导评价主体客观公正、科学合理进行评价。我们认为,对学生毽球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反映个体学习毽球效果的好与差,更应关注的是要给予适合学生的教育,其直接目的是帮助改进教师的教学,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依据,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毽球学习中受益,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因此《毽球》教材全面地将运动参与、学习态度、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指标纳入评价量表。
石门实验小学学生毽球学习评价量表
课堂表现 专项表现
( ) 运动态度 合作精神 技能水平 身体素质
自我评价
团队评价
教师评价
(评价人身份打钩) 技能1 灵敏
技能2 协调
技能3 柔韧
技能4 速度
技能5 下肢力量
综合评价
五、编写教材过程具有发展性,需反复实践验证,不断修正完善
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是不断学习实践、坚持反思、改进提高的过程。编写工作不会一步到位,一劳永逸,教材内容需要反复实验、调整和完善。如在《毽球》教材初稿中,“腾空倒钩攻球”曾是毽球基本技术学习内容之一。而经课堂实践发现,该技术动作对学习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会率极低,而且在校级毽球比赛中也发现该技术难以应用。最后编写组把该技术的学习目标调整为只需了解的层面。又比如“毽球比赛的战术”,本来不是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后来经过对学生整体毽球水平的推敲论证,考虑到毽球技术的实践应用性,且高年级很多学生所掌握的毽球技能也已经达到战术应用的水平,便给予增加。就这样,编写组根据在大量教学实践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寻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再不断地调整修正教材,就是完善教材的过程,最终形成相对完整实用的校本教材。
六、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编写一本科学、适用的体育校本教材,不仅要达到以上所归纳总结的要求,还应符合校本教材的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安全性等原则。要坚持“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思想,突出体育学科的实践型特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体育校本教材的要素应齐全,包括封面、编写人员名单、序或前言、目录、教学内容、参考文献、封底等要素。同时,编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才能满足编写工作的需要。这恰恰是部分体育老师的短板,因此编者加强个人专业素养的学习,努力提高作文能力,也是编撰一册高质量的校本教材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耿培新,曹卫民.对开发体育校本教材的几点认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5(04):4-7.
[2]李进锋.开发与编写体育校本教材的思考[J].青少年体育,2017(04):100-101.
[3]张建.编写体育校本教材的四点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17(1):70.
[4]杨天兵.实现评价主体多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体育课程评价策略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8(0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