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容
重庆市江津区李市小学校 482260
摘要:在学校,学生不只是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在教师有意识的教导下,完成道德品质的提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法律常识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帮助大家建立基本认知,这些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基本目的。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下,深挖课本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等基本特点,创设新颖的能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对于道德与法治拥有更多认识,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前言: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好的吸收与接纳能力,教师对于孩子们的这一优势有正确的认识,并在正确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促进大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师通过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的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在激发其兴趣的基础上,完成对于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法规的探索,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并加以积极改正,达到促进综合素养稳步提升的目的。
一、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促进教学形式的创新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还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创设新颖的、能瞬间抓住同学们目光与思想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尽快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道德与法治课堂比起语文来少了一些文学美感、比起数学来又少了一些趣味性,所以教师更要对教学的形式进行规划与创新,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来,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到小学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都略差,更喜欢形象化的内容,教师可以把要传授的知识编辑成小故事,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得学生产生丰富的画面感,并与自己的生活产生联系,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比如,学习《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学生平时在学校中的小事情编辑成故事,在课堂上讲述出来,让大家一起评判这一行为对于社会公共秩序的建立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有害在何处,对于哪些人形成了妨碍;如果是有益的,那么有益点在哪儿,对于哪一部分人会形成帮助。让同学们意识到帮助他人时会引来更多人的喜欢,如果自身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那必然会被人讨厌。老师用学生身边的事儿进行举例,会形成很强的带入感,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规范其行为。
二、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学习环境的优化
针对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不只是利用有限的课上时间和教师设定的教学内容,而是从学生踏入学校那一刻起,就要处于充满德育教育的环境里,用良好的环境来引导学生塑造积极的思想、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利用墙报、宣传栏等对于先进的思想与道德行为的事件进行积极的宣传,还包括利用校园广播、演讲活动、辩论比赛等形式来提升大家对于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认识。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讲述为主要方式的教学,而是把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并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想法与问题,在引导其深思的同时,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不让某一方唱独角戏,教师要把自己的作用限定在引导者、督促者、规范者上来,让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保障,并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进度,以达到营造益于学习的氛围,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
比如,学习到《变废为宝的妙招》这一课时,让学生明白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出门时不用一瓶一瓶的装水,随便走到哪里都可以买到放心的瓶装水,但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塑料瓶,这些塑料瓶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太多用处。在课上老师可以先跟学生讲一讲塑料瓶的制作以及分解过程,让同学们对于随处可见的闲置塑料瓶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后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变废为宝,如把塑料瓶制作成不用随时浇水的小花盆、图上颜料画上漂亮的图案变成不花钱的笔筒等等,鼓励学生看开思索,拥有更多变废为宝的小妙招。
三、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感
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丰富又有趣的游戏内容,让大家在开心玩耍的过程中学习道德知识、建立规则意识。比如,可以设定“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可以提前在游戏中设定不同的行为方式,让学生来辨认哪些行为是不可取、不提倡要被警察叔叔教育的,哪些行为是积极的、乐观的备受欢迎的,通过游戏的开展,让学生对于可行与不可行、受欢迎与不受欢迎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逐渐运用到日常中来。
结束语
新的社会环境下,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形式新颖又能激发大家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经过认真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为社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俞文英.培养法治意识 共育道德之花——谈谈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策略[J].教师,2020(22):95-96.
[2]李康兵.生活优化心灵,促学生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0(2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