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雅健
横县南乡镇广龙西丽希望小学
邮编是530300
【摘要】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课堂创新教学的途径之一。它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堂学习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交流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 教学 运用
一、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形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一做法有一定的局限:第一,它使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行为,学生间缺乏相互的交流和合作。第二、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学习上的被动地位,学生的自学往往成为教材的阅读、理解记忆的过程,无形中由“教师灌输”变为学生的“自我灌输”,它还只是一种低层次的“自学能力”。要突破上述局限,必须构建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表现在:学生能够从一定情境出发,通过生生、师生间多向交流与合作,一同讨论、探索、发现,以此得出某种结论,获得某些知识。具体做法主要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例如:教“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我以《历史课程标准》为指针,用纲要信号法设计了以下历史问题,运用多媒体屏幕显示,供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科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这样设计问题,目的在于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亲自尝试答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它有下述五种活动功能:1、为师生、生生心灵互动构建了交流对话的平台。2、学生有了参与及表现的机会。3、学生可以经历和体验。4、学生能动脑、动口、动手,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对话中提高。5、化静为动,有情趣,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动态探索。
这样,教师为学生设计了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指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使学生面对问题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开始时,学生面对这些任务有些茫然,但它不是令人绝望的深渊,它只是挑战一个人的智慧,只是一时的“山穷水尽疑无路”,经过教师的引导,经过学生自己的认真阅读思考,经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久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问题迎刃而解。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了设计的问题后,先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这是落实“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有效举措。这时,教师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阅读教材,分析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提炼、思考、综合、拟草答案。这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感悟获取知识,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和增强独立自主探究意识。
二、细心组织,形成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的过程。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小组来实现。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同时也通过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注意做好细心的组织工作,依需要而定,把一个班级划分为3、5个或更多的小组,同时运作,发挥作用。在对班级进行分组时,我注意了下列三点:
1、注意每个小组成员的构成。课堂的合作学习小组由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等不同的成员构成,即组成异质小组。这样便于在小组中分配学习任务。
例如:前面“伟大的历史转折”问题设计,要求学生分析“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三组问题,就可以这样分配任务:把一个班级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答一组问题。在一个小组中,让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查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提炼有效信息;让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查找解答教材中较容易找到的问题;让学习基础差的同学负责记录研究结果。这样就能做到共同参与,人人有责,目标一致,成果共享。这样也能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后进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注意每个小组成员的数量。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以学习目标大小而定,一般是3-5人,也可以10人或10人以上。例如,策划历史课本剧的表演,由于涉及查找资料、编写剧本、设计道具、扮演角色等复杂的环节,合作小组的人数可以由10人甚至更多组成。
3、注重加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引导。近二十年来,初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 ,他们从小备受父母长辈的宠爱,长期的“温室效应”,加上应试教育的灌输,使他们在考试成绩上或许可以是“佼佼者”,但却很少与社会接触,对于如何待人接物、尊重他人,却一片茫然;对于如何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更缺乏经验。因此在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出现预料不到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我把师生互动的重心放在生生矛盾的转化和生生交流的拓展上,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检讨、小组讨论或者是平等辩论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从而解决矛盾。通过这种“平等互动”的合作与交流,促使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此环节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学生个体自学探究中,有些问题难以解决,就以小组为单位,同学间交流意见互帮互学。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由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参与,从而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意志,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讨论、辩论,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互相启发补充。这样,在讨论中逐步弄清问题的脉络和结论。这时,教师不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给予辅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而且还要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创设平等,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争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讨论以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合作解决:先由某一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所解问题的解决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评价、补充;再由各组分别提出本组疑难问题,其他各组进行解答;教师不失时机作些启发性的引导;最后,师生共同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互助、讨论、交流等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的学习目标。这样做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这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乃至对培养合作精神,促进人际交流、合作运作、合作创新都有深远意义。
四、整合历史知识、巩固合作学习成果。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进行,被激化的各种教学矛盾不断化解,师生双方对某一历史知识点的认识逐步趋于统一。到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进行历史知识的抽象、归纳、概括,使其图表化、概括化。例如:教“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在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学探究、分组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做出解答、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对本节课所教内容作梳理、整合并展示。
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既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有了完整的认识,又对学生的逻辑性历史思维进行整合,强化学生历史思维的整合度,起到“同化”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对课堂认知活动有了完整的感受和体验,即心理趋合,收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有助于促使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产生内在的迁移,促进了学生的内迁力,(这里的内迁指的是: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习a对学习b的引导促进作用)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的目标。
总之,为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求知,在合作互动中发展,在交流互补中迸发出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的理念,扮演好合作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历史教学就会上一个新台阶,收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有许多细致而复杂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吾辈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