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2期   作者:陈杰
[导读]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陈杰
       重庆市兼善中学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催生了活动型学科课程和议题式教学的认知与实践。议题式教学作为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已然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的主要探索方向。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标指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以分数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导向,从而开展具体可行的教学。因此,不少学校尝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运用议题式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究能力,同时间接地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到育德育人的目的,提高课堂的整体学习效率。
一、议题式教学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逐渐出现了议题式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实际教学中,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目标为基础,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议题交流,与同学之间展开密切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入理解高中思想政治知识。从理论角度而言,议题式教学需要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议题,引导学生讨论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创新思想,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更加多元化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教学目标方面来说,议题式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紧密围绕主题提出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新知,全面探究知识,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辨析和实践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议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政治科目变革的需要
       据学生反映,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较强,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存在不理解、得分较低等问题,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对政治课没有十足的兴趣。这种现象就需要引起高中政治教师的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政治课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新课标中提出要推动学科的变革,而将议题式教学合理地运用到政治课上,可以使思政课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去学习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内容,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时代期望与核心素养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催生课程改革,课程的改革顺应时代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公民,而核心素养对未来公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在核心素养的培育框架内,具有民主、开放和生态特征的议题式教学无疑是众多方案中最显眼的一个。议题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冲突中审视、在反思中批判、在学习中理性思考、在规则中走近法治、在协商中实现政治认同,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
三、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
       (一)针对议题进行合理选择
       在高中政治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针对议题式教学策略进行有效把握,那么就需要针对议题式教学中进行“议”的“题”进行有效选择。议题是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关键,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起到引领整堂课基调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师记性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针对活动型学科课程进行有效落实,第一步就是针对议题进行有效地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课堂教学的落实确立基础。

在教师进行活动型教学的过程中,议题所起到的作用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引线,其中不仅包含了课程的内容,同时也针对管制判断的基本观点进行了判断。不仅针对教学重点进行了有效体现,也让学生通过“议论”的方式针对教学难点进行了有效理解。因此,在教师进行议题式教学时,通过对于议题的有效选择,能够使师生通过参与议题式教学完成共同成长,促进教学效率。
       (二)创设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的话,学生们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加工信息的过程。而这其中第一步要实现的便是信息输入了。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议题式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当注重议题的呈现形式,将它们以鲜活、逼真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与之相关的信息量,指引他们将议题与自身的经验或认知相牵连,从而引发其思考,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与议题来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更为深刻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以及探究意识,为议题式教学的良好推进奠基。例如,在讲授“社会保障”的知识点时,教师可首先依据教学内容,设置“社会保障的意义所在”议题,然后借助信息手段、网络手段之便,展示一段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法案、社会保险等相关的影像片段,以此来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化的议题情境。接着,教师再指引学生依据影像资料再分析此次议题,这样的话,学生不但能从多个角度去探究和思考议题,而且也能够在分析议题过程中更加便捷和深刻地体会到章节知识点的要义与内涵,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课堂讨论
       议题式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堂讨论。在这一环节,学生会分享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并验证资料,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生成、吸收知识,对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仔细倾听,由以往的主导者及时转变为组织者和促使者。例如,在“网络是否需要实名制”这一议题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学生总结本组提出的观点,并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搜集资料,充分证明观点,采取不同的思路表达本组的见解。
       (四)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课堂教学
       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活动和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的内容是由学科内容转换而来的,一方面,知识性内容的教学通过现实活动来实施,另一方面,使教学活动承载学科内容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学有所成。课程标准提出要围绕议题展开活动设计。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来学习知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在课程内容活动化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课堂情境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出发,充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使课堂更生动饱满。以学科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活动为支撑,把学科内容逻辑与活动逻辑统一起来,是做好议题式教学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思想政治本身就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很多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本没有固定答案。在议题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所讨论出来的答案也是千变万化的。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应用需要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的努力,以议题为展开基础,再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从而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目的。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地接受议题式的教学方式,要主动地去探究一些思政知识,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而是要投向生活,培养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凸显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兴宇.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施路径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34):50-51.
[2]马娟娟.浅议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102+104.
[3]张丽萍.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0(46):41.
[4]张阿珍.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实践策略[J].智力,2020(28):85-86.
[5]冯旭平.让议题式教学成为活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动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