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2期   作者:程夏
[导读] 表演意识是指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对表演的领会程度。
        程夏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10116

        摘要:表演意识是指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对表演的领会程度。在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演意识是表演的灵魂,所以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就异常重要。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老师却忽略了这一点,不注重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舞蹈表演方面能力不足。本文将探究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与训练,舞蹈表演意识培养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培养与训练舞蹈教学中的表演意识。主要从基础训练开发学生肢体语言、剧目是舞蹈表演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重要活动这几点出发。思考舞蹈表演意识培养的意义和方法。
        关键词:舞蹈教学;表演意识;培养与训练
前言: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舞蹈表演的本质在于突出舞蹈的主题,丰富表演内容,展现表演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如果表演者只呈现人物的动作,忽略了人物的感情表演,那么这样的表演是失败的,观看者无法从表演中感受到情感共鸣。所以,表演意识的培养在舞蹈中异常重要。表演者在进行舞蹈创作和表演过程中,会将自己带入故事的情景当中,进而产生想要诠释舞蹈艺术的意识,这就是舞蹈意识。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突出表演的主题,展现人物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力。
一、舞蹈表演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舞蹈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涉及面广,复杂难懂,这是一个长久学习的过程。舞蹈教学不同于普通教学,舞蹈教学比较特殊的是不仅受老师和学生的影响,还受舞蹈的表演意识影响,所以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舞蹈是一种行为艺术,而艺术是由情感和美感结合来的,只有当表演者有好的表演意识时,才能正确表达舞蹈的主题和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实际舞蹈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只注重舞蹈技术和技巧的教授,缺少对学生舞蹈意识的培养。要想学生真正掌握舞蹈这门艺术,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只有注重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才会更加容易,才能真正掌握舞蹈这门艺术。
        舞蹈意识决定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掌握程度和未来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多远。在舞蹈的表演中,无时无刻都展现着表演者的表演意识,好的表演是情感和行为的完美结合。舞蹈意识看不见、摸不着,但表演者和观看者却能真切的感受到,所以,表演者对舞蹈意识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舞蹈最后的呈现效果。舞蹈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意识,使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掌握有进一步的提升。
二、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一)基础训练是开发学生肢体语言的重要课程
  基础训练是舞蹈的根本,打好基础才能有更深层次的突破。

在舞蹈中,每个简单的动作或者伸展都需要在表演者背后不断刻苦才能呈现更好的效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严格的基础训练,也就无法呈现完美的舞蹈效果,可想而知基础训练有多重要。
  为了使学生的形体更加自然优美,在课上就需要加强基础训练,确保学生基本功练习的次数和质量,在课后也需要布置相应任务让学生勤加练习。对于舞蹈的初学者,身体往往缺少力量,动作也不够柔和和灵活,表演比较僵硬、不协调,也就是基本功不扎实。所以,老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形态和力量。加强学生的力量训练,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表演时动作更加有力量。训练肢体的柔韧性,使学生肢体的各个动作更加优美。不仅如此,还要培养学生的律动感,让学生能够跟着音乐的律动而舞动身体的各个部分。学生如果不进行基础训练,那么他们的实力也不会太好,比如柔韧性不好的人,舞姿太过于僵硬,动作不够优美,所呈现的效果自然不好。
(二)剧目是舞蹈表演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
  对于初学者而言,他们刚刚接触舞蹈这门艺术,表演技能和能力都比较稚嫩,四肢也比较僵硬,不协调。如果给他们安排一些高难度的舞蹈,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技巧,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样学生练习起来难度很大,无法掌握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表演就会显的死板无趣,学生的表演没有得到肯定,对舞蹈的积极性和乐趣也会受到打击。随着时代的进步,剧目的种类和内容也越来越新颖,表演难度也在逐渐增大。剧目在选择的时候不能沉迷于表面,觉得动作好看的剧目就选择它,或者想要挑战超出自己实力的难度,有上进心是好的,但是也要对自己的实力有认知,选择适合自己的剧目,这样才能发挥自己的实力,让表演有更好的呈现效果。在剧目表演时,还要学会对剧目进行二次创作,如果只是照搬剧目,对其进行表演,这样只会让观看者觉得索然无味。但是如果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对剧目进行二次创作,通过舞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还可以让观众随着表演者所表达的情感而牵动,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发现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艺术实践是培养学生表演意识的重要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真实演出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提升学生舞蹈能力的唯一途径。比如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的金秋艺术节,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临场应变能力,是学生实践的好机会。私下训练、表演的效果和台上呈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在台上表演时,由于台下有很多观众观看,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表演欲和胜负欲,不断提升自身的舞蹈能力。好的剧目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进而将自己的表演进行实践,提升表演能力。实践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必要手段,还是提升舞蹈实力的必要途径。
结语:综上所述,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舞蹈表演意识是表演的灵魂,所以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表演意识培养,从基础训练、剧目、艺术实践这几点出发,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表演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艺术内涵,通过舞蹈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进一步提升自身舞蹈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璐.表演意识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戏剧之家,2017(24):197.
[2]罗歆张.试论表演意识在大学舞蹈教学中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36.
[3]唐舒雯,张琳.大学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与解析[J].祖国,2017(13):210-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