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怀勇
江苏省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教学的策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情景教学
引言:小学的新课程概念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开展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便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形成法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当中,首先要重视如何制定这一系列的教育过程,确定好运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去教学。往往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将生活当中的知识与课堂当中的知识联系到¥1这样更方便学生去理解运用所学到的内容,毕竟如果一次性的教学晦涩难懂的知识,往往无法让学生去理解反而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对这一块的内容不感兴趣。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那为了实现当今教育所推崇的教育大纲,也为了实现小学,德育和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该对于教学方针做出一些变化,一些过于理性化的知识。我们可以为他增加一些趣味性,不仅仅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课文的教学,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形象转变为生活当中十分常见的角色,方便学生去理解,也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按照学生的实际生活去制定教学目标,其实更容易让他们去理解发挥,他们在生活当中的长处。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去设定学习目标。,比方说,学生在作业、考试中犯的错误,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针对这一类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教学,这样的教学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并且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学生进步也会十分的巨大。这样有意识的去纠正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误,不仅会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能够养成学生认真而严谨的行为习惯。
二、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教育发展理念下,我们可以发现旧的教育模板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教育模式,我们需要制定一些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案。跟得上学生快速发展的思维逻辑。也能够满足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要点。这样的改变在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学当中就十分的重要,因为现在这种课程的普及是需要我们学生去主动去学的,但是由于现阶段学生的年纪还太过年幼,在课堂上无法完全跟上老师的进展。所以说老师应该设定一些易让学生去理解的情景环境。过于古板老旧的教学方式,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不会让他们对于这类新课程产生兴趣。反而会产生一些抵触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改革创新,创造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去让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课堂授教内容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一类新型的教育方法,去强化优化,我们的教育效果。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感觉,并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这门课程,对进门课程感兴趣,并产生热情。对于这类的教学呢,老师可以设定固定的情景模式,例如上课了,同学们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该做的事有:认真听讲、记录笔记、积极提问。不该做的事有:上课睡觉、上课吃东西、传小纸条、讲悄悄话。
从这一方面慢慢地引导学生对德育与法治教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教学,同时老师也该设定一些真实的奖惩环节,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奖励,对于表现差的同学呢,基于一定的批评,但不要太过,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且及时改正,这才是批评的意义所在。从这一环节加强学生的真实体验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针。
三、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过程的知识是相对理论性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晦涩难懂也是正常的。所以说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讲解,其实是无法让学生彻底去理解、去运用的。并且这一过程当中,不仅无法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对于这类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教师应该把这些课程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在生活当中,体会到道德是如何存在的、法治又是如何运行的?通过这一方式达到教学与法治的学习目标。所以说,有时候脱离课本,是必要的,因为书中的理论知识,有时候是并不适应于当今灵活的社会的。所以我们应该步入社会,去引导学生这一方面的正确认知。比如说,在家庭安全措施方面,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注意到的家电问题。不要用接触过水的手指去触碰电源,不用电源时应该及时地关闭它。不小心砸碎的玻璃杯也不要轻易的用手去触碰它,应该用扫把将碎渣扫入垃圾桶。了解这些简单的家庭安全隐患的知识,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因为不了解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还会大大减少家庭出事的几率?所以说将教学内容延展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教学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安全意识。
为了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道德表现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发掘出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学生行为背后的道德动机,运用生活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以了解道德和法治生活教学的效果,为以后的调整和纠错提供方便。过去,教学评估主要集中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上,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表现上,而主要集中在科目考试的结果上。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是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历程、自身的经验和看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评价的内容、学科和方法。在具体实施教学评价时,评价的内容不仅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还应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评价对象应多样化,不仅包括教师和其他学生,还包括父母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班级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模式。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对话、案例追踪等方法获取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信息,然后利用生活状况观察和生活状况调查表的方法来评估学生的道德状况。这样,通过科学、规范和面向生活的教学评估,可以提高小学德育和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小学道德法治生活教学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从以上几个方面采取有效的策略,实现课程的基于生命的教学,使道德和法治教学接近现实生活。同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
参考文献:
[1]高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2020(2):71-71.
[2]黄齐喜.论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v.15(06):201-202.
[3]朱绍金.浅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