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2期   作者:孙思灿
[导读]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阶段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
        孙思灿
        云南师范大学
        650500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阶段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课程,是传播先进理念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是立德树人和培根铸魂的育人课程。当下,高中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成效不佳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究其原因,这很大程度上与教师教学策略有关。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系统分析有效提高学生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的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环节设计、设立弹性激励机制、探索新型学生评价机制四方面来进行有效兴趣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打造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高中思政课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习兴趣;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是发挥其德育和智育功能的源泉与动力。高中生正值青少年阶段,这一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教师精心引导和栽培。“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高中思政课的育人育才功效,进而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逐步成长成才,是高中思政教师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只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影响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高中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形成趣味教学,有效激活思政课堂。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序高效进行的前提条件。心理学家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师生的心理相容性可以改善教学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爱、亲近、信赖教师会激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喜爱,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助力学生对课堂的配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认可会产生“首因效应”,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始终以学生为本,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不断提升个人魅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明德睿智。其实,师生良好关系建立在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里。教师应关注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人际关系及其他方面,对待学生热情周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与学生共享喜悦、共担困难,生动活泼地进行“接地气”地针对性教学,走近学生且走进学生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师生“亦师亦友”的氛围才会真正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才得以真正建立,为高中思政课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优化教学环节设计,提高政治课堂趣味性
        (一)巧设课堂导入,活跃课堂氛围
        好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高中思政课的新课导入是优化思想政治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成败。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领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并明确学习目标,节约时间,减少课堂投入,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行动产生巨大影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政治教师应当牢牢牵住课堂导入这一“牛鼻子”,巧用故事导入、悬念导入、名言警句导入、时政新闻、热点事件、以旧引新、巧设悬念、音乐欣赏、教学多媒体等形式新颖的方式来导入并积极探索高效教学的导入方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尽可能将思想性、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结合起来,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中,高质量、超水平地“传道授业解惑”。课堂导入的形式千千万,课堂导入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找到适合课堂、适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在课堂导入时应注意:第一,求准忌全,紧扣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高中思政课内容多是政治性较强抽象理论知识,涉及领域宽,内容丰富。因此,导入需要直击重难点,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不要脱离主题,切忌虎头蛇尾、蜻蜓点水、面面俱到。符合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与授课环节息息相关,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才是最好的导入。第二,求新忌旧,方式新颖夺目,要有启发性。教师做足做实导入功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结合现实新颖的影视材料等,使用生动活泼语言,融入接地气新奇观点,让导入栩栩如生,如入无人之境。第三,求短忌长,高效浓缩精华,注意把控有效时间。导入只是教学伊始的“引子”或“桥梁”,切忌占用过多教学时间,3-5分钟比较合适,不然就会本末倒置。教师要修炼好课堂驾驭能力,精心选择短而精的导入案例,语言要简洁明快,快速自然地过渡到正题,集中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引入探究新知的磁场。第四,导入要有灵活性,高效处理预设与生成结果的关系,兼用二者为教学服务。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内容,具有预设性,但教学是动态过程,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且处于发展中独特的人,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意志进行学习活动。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的意外,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教师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准备的教案,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采用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正题、捕捉误区来纠正学生错误、抓住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学生需要来贴近学生、以疑促思进行拓展外延的方法,对课堂导入预设与生成信息进行重组和提取,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创设教学情境,打造轻松课堂
        高中政治课内容抽象,理论性与思想性较强,学生初次接触,在理解和运用上有障碍。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实践活动,高中政治教学需要师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互动完成,教学情境的设置将枯燥、纯粹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直观,让学生通俗易懂,教学情境设置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是政治课堂教学的“总设计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结合政治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需求,借助身边的真实案例、课外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教师在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学情状况,以学生为本,创设符合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总之,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打造轻松课堂,推出“情景课堂”,形成以“自学+带学”“实景+沉浸”“讲授+体会”“学习+破题”的学习体系,进行愉悦而高效的政治教学,即快乐的教学。
        (三)整合教学资源,创建智慧课堂
        教学资源是构成有效教学活动的关键要素,是教学实施的直接必要条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化对教学资源的认识,整合传统的教学资源,发掘“个体资源”,培育“生成资源”,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互联互通,充分利用新媒体背景下的现代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对高中政治教学资源进行“供给侧改革”,进而使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以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组织教学环节,严格落实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课下拓展的进行;创新教学模式,开展课堂讨论,组织探究学习,拓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开展情景化教学,融入新时代时政元素,贴近学生生活,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提高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成效;高效利用新媒体下的互联网创造的崭新教学资资源,以教材为主体,搭建互联网学习平台,精准匹配政治知识,探索开放性学习模式,获取优质学习资源;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打造精品政治课,走进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红色知识入脑入心;有效利用课堂管理、班级文化、思政实践等珍贵的隐性育人教学资源,构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等“育人体系”。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资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高中政治教师在盘活利用以教科书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资源的同时,与时俱进,充分运用先进的网络资源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和拓展各项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实现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力量汇聚,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见效,赋予高中政治教学生机与活力。
        (四)高效设计问题,训练学生思维
        有效课堂提问贯穿高效率、高质量的政治课堂,是强化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有效性的桥梁和催化剂。教师在深入把握教学内容和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明确目的、有周密计划、有紧凑步骤地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反应能力与实操能力,从而有效地在无形的组织中达到有形的教学目的。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喜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疑解于问,问则成其美。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还能“寓教于乐”,帮助学生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学习、内化、运用课堂知识,避免“返工”,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好的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在现实高中政治课堂中,政治教师要么“一言堂”,没有提问;要么不顾学生实际,提问缺乏逻辑性、层次性,不能够与学生进行期望的良性互动。高中政治教师作为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要全面把控教学内容,深入调查学生需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可行的提问策略。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提问问题;合理预测并优化提问环节,兼顾学生兴趣与学习特点,提问与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选用恰当提问方式,水到渠成提出问题;循循善诱引导回答,事半功倍传授知识;高效利用问题反馈,妥善得当评价问题;总结得失及时反思,实事求是全面改进。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有效的教学提问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吸收知识的“桥梁”,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共鸣,还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五)有效结合时政,理论联系实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高中政治学科具有极强的时政性,但高中政治教材普遍呈现的是理论化成果,抽象枯燥不直观可感,教材内容稍有滞后,学生学习吃力乏味。时政是高中思政课潜移默化引领高中生思想、塑造灵魂的育人载体,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源源“活水”,是在学生心中种下真善美种子的责任田,更是牢固树立好意识形态的理论阵地和思想高地。时事政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它不仅可以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高中思政课是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可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服务的,融入具有时代元素的时事政治热点材料既是思政课“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培育高中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与时俱进地在思政课教学中多补充联系新颖的时事热点作为教学素材,有助于焕发学生学习激情,激活思政课堂,使课堂大放异彩。高中政治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国内外大事、新闻、通讯,如我国抗击疫情事件、卫国戍边英雄事件、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等,并提取时政精华融入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充实教学内容。“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长流水”,教师掌握时政的多寡影响思政课堂生命力。教师还可以提前做功课,让学生回到家中查找所需的信息,并在第二天向班级学生解释这些信息,这可以增强师生互动,并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加以应用。这不仅增加了知识点的应用,而且还激发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融入时政的思政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将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生活“大课堂”结合起来,抽象理论融入鲜活现实,以新颖的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创新运用教育激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理论研究指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乃至更多。由此可见,掌握教育理论,懂得教育规律,有效运用教育激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巨大影响,同时也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高中思政课具有理论性、抽象性、枯燥性,导致“学生不欢迎”,进而使学生表现出对政治漠不关心、对思政课无动于衷。高中思政教师积极构建弹性教育激励机制,创新性运用教育激励方式。第一,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来诱发学生需求与动机。教师在授课时,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考虑学生兴趣需要,多采用讲故事、讨论、展示趣味情景、播放合适的视频、展示热点材料等方式吸引学生眼球,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引起学生共鸣。教师以此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交流互动,发挥情感激励的作用。同时,用具体的故事、生动的人物事迹来阐述政治知识,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用形象的榜样、生动的语言来激励,进而从思想上刷新学生以往的思政课兴趣与态度,用心用情用功改造学生的“思政观”,让思政课“活起来”且“火起来”。第二,从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与掌握方面激励学生,以生为本,帮助学生萌发成就动机。教师创新检验学生知识与技能方式,采用知识点抢答赛、辩论、社会调查、制作海报、思维导图、限时记忆并陈述记忆知识点游戏等新颖形式来考核检验,并对其进行不同的物质奖励、语言评价。同时,设置优秀成果展示栏,发挥榜样引领示范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获得高价值成就体验感,激励学生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第三,从过程与方法层面激励学生。教师改变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自学、讨论、分享、参观、采访、调查实践、热点追踪、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音乐、互联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趣味情境中学习,将知识与技能融入实践的基因之中。第四,从教学设计环节来激励学生。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性使用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五步教学法”,在情景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拓展、检测小结环节中设计趣味活动,插入相关影视等资料,发布任务驱动型活动,并及时进行点拨,让学生全程参与其中,不让大脑一刻闲置。“学生的大脑是一个有待点燃的火炬,而不是有待填充的容器”,高中政治教师全面运用教育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来综合利用情感激励、活动激励、榜样激励、期望激励、评价激励、语言激励等来诱发教育需要与动机,引导教学行为,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获得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
        四、探索新型学生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学习评价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课堂教学实施有重要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思政课参与度、体验感、满足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正确“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搭建好进入大学“象牙塔”桥梁的重要保障。《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要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高中思政课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创新是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第一,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评价学生时,坚持因人施评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追求“高、大、全”的评价,让学生难以达到要求而影响学习力的发挥。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尽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多地运用激励性、赏识性语言来评价,用爱心教育帮助其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作业完成和平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困生的优点和进步方面,并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注重评价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致。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局限于刻板的方式,评价要求不局限于简单的“量化”,而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技能方面发生“质变”。教师在布置作业、活动等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以生为本,注重过程,着眼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方式完成作业,不拘泥于单调的作业完成形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时,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允许学生以2-3次测评中最优成绩参与测评,并留给学生自主提升弥补的空间。第三,注重评价的多元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不纯粹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更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将刚性考核与柔性考核、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结合起来,重理论更重实践,重视学生知情意性行的统一,突出思政课德育功能。教师评价不仅注重思政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的“小考”,更注重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内化后并外显于与同学、父母、老师及他人交往的细节中展现出的品德素质以及综合情况的“大考”,注重学生阶段性的成长与进步。第四,创新考试模式,消除学生惧考心理。教师切实认识到考试只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效的手段,不以少许考试结果评定学生,而是注重对考试过程、结果以及学习方法、效率的分析。教师应秉承“考是为了不考”的理念,适当增加考试次数并多次分析,适当创新题型,增加主观题、开放题、实操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发现学生特长,留给学生发挥的余地。教师可尝试“学生命题,互换作答、互评试卷”的新型考试模式,尊重学生个性,维护学生自尊,通过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的模式,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探索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且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学生评价机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思政课堂教学最优化,使考核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推动力。
        五、结语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集思想性与科学性、政治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育人课程,是塑造高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一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培养的重要功能。高中思政课对高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上好高中思政课上好高中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高中思政课教师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任重道远。为改善高中学生思政课兴趣弱、思政课学习成效和教学质量低下的状况,高中思政教师需立足学情、课情、国情、世情,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为重要抓手,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良性开端,以优化教学环节为中心环节,巧设课堂导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高效设计课堂问题,有机结合时政元素,整合育人教学资源。同时,构建有效的学生激励与评价机制,发挥其杠杆作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的助推器。总之,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新的长征,高中思政教师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这一主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拓展提高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的渠道及路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提高、人人互动”良性机制,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思政课的参与度、体验感和获得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创“人人爱学思政,人人会学思政,人人学好思政”的局面,打造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的精品高中思政课程,达到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鸿玺.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19(31):110.
[4]谢先念.“学为中心”语境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读写算,2020(15):129.
[5]周新颖.浅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2):55-56.
[6]杨捷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
[7]刘秀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3):66.
作者简介:孙思灿,男,汉族,云南宣威人,云南师范大学,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院级奖项200余项。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协会会员,云南希望工程“希望之星”,十佳大学生,奖励学分12分,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宣讲员,“青马工程”学员,抗疫先进个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标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