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抗逆力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2期   作者:陈博雅
[导读] 抗逆力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博雅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摘要】抗逆力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家庭贫困大学生抗逆力水平,本文欲探讨个体内外因素,以及多方面主体对于抗逆力水平的提升策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助力贫困学生精准心理脱贫。
        【关键词】贫困学生  抗逆力  提升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人的压力逐渐增加,心理问题人群所占比重大幅上升。大学生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无疑承载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和企盼。而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所遭遇的困难给他们带去的心理问题阻碍了他们实现理想抱负。在他们中间占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
        小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现状和压力时情绪消极,心态极端;学习上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只求及格,不求优秀;人际关系方面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不愿参加班集体、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宿舍同学经常出现关系不融洽的情况。
二、抗逆力内涵及其解读
        就其定义而言,不同的研究者给出的解释不尽相同。有的强调抗逆力是人身上的一种重要特质,有的强调对环境适应的结果,有的则表示是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一个较为通俗易懂的解释是:抗逆力是个体在明显的逆境情况下,克服不利条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复原、适应与发展,是个体一种内在的心理弹性[[2]成敏.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抗逆力的途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院(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6):245-246.]。激发贫困学生的抗逆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自尊心,自信心。同时,情绪的稳定性也会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减少情绪的阻力。
三、提升的贫困大学生抗逆力的举措
        田国秀等人[[3]田国秀,邱文静,张妮.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4):9-19.]将此抗逆力的发展分为抗逆力起点、前抗逆力过程、后抗逆力过程、抗逆力结果四个阶段。抗逆力起点通常为个体遭遇压力或负性事件,此时个体原本平衡的生态系统被打破。前抗逆力过程指的是个体为重新回到机体平衡的状态所做出的的初期努力和对环境的初期适应。后抗逆力过程可以理解为个体后期的环境适应过程。与前抗逆力过程不同的是,后抗逆力过程中的个体能否良好地适应环境深受前抗逆力过程的影响。最后是抗逆力结果,它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抗逆力重构;②恢复生理心理精神平衡;③丧失性重构;④功能失调性重构。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负性事件不可避免。但为了能帮助贫困学生达到抗逆力重构,建立更高抗逆力水平的目的,一系列举措势在必行。
(一)实施阶段性举措,抗逆力阶段和年级阶段齐头并重
        要切实提高贫困学生抗逆力,阶段性举措必不可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坚持扶贫、精准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而如何让大学生从心理上脱贫才是大学生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5]刘向前.新时代精准扶贫视域下的贫困生抗逆力提升研究[J].长江丛刊,2020(07):92-93.]。抗逆力的培养是心理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要做到精准的心理脱贫,更是要分阶段列举措。
1.遵循抗逆力阶段,实施精准扶贫
在抗逆力起点,也就是负性事件发生的当下,学生原有的机体平衡状态瞬间被打破,这时候身边同学的支持显得十分重要;前抗逆力过程,此阶段是提升抗逆力最重要的阶段。贫困学生此时往往十分矛盾,对外部环境也十分敏感。身边亲密的朋友能及时觉察,并作出支持性举动能极大缓解当事人的矛盾心理。这有助于当事人将自身能量投放到解决事件本身,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上;后抗逆力过程深受前抗逆力过程的影响。当当事学生不能很好地调用自身资源提高抗逆力,学校心理工作专职人员应及时介入,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及时扭转不良态势,帮助贫困学生的抗逆力提升。
2.尊重入学规律,助力精准扶贫
        在入学初期,贫困学生的最大阻碍往往是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学校应对贫困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筛查,若有学习成绩明显落后,应及时沟通并让专任老师进行辅导;辅导员应加速对学生的了解,确保了解贫困生的基本情况,以便日后作出及时反应;辅导员、班主任应该及时赢得贫困生的信任,以便能及时觉察贫困学生的心理动向;学校应多多举办活动,让贫困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而在大学的中后期,应更多将中心放在学生是否能有效与社会接轨。此时学生更多的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怀疑和焦虑。学校应多举办求职相关的各项培训,增强学生的自信。学校心理部门也应举办有关如何应对求职焦虑的心理健康讲座。
   (二) 多方联动,各方力量同心协力
        除了个体的内在因素以外,抗逆力水平还受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学校、家庭、朋友等。对于贫困学生来说,社会支持系统尤为重要。
1.尽职尽责,德育为纲
学生工作人员在贫困学生抗逆力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工作人员在处理出现抗逆力问题的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时不要戴有色眼镜[[6]王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抗逆力提升的思考[J].黑河学刊,2020,248(2):25-26.

作者简介:
陈博雅,1989年8月,女,汉族,籍贯:浙江金华,毕业院校:美国肯塔基大学,公共管理,硕士 工作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助教,大学生心理健康,
邮寄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华大街荣鼎天下B座1309,封晓  18431116762

]。德育教育是学生工作人员对待贫困学生抗逆力问题的基础,也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前提。
学生工作人员还应加大力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整个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意识;有意识地追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建立困难学生心理档案,定期进行谈话,发现问题应及时跟进,或请求专职心理老师的介入。
2.专业学习,精准扶贫
班干部(尤其是心理委员),寝室长作为班级的心理工作责任主体,比学生工作人员有能力更及时,精准地掌握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学校应为所有班级的心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包括如何辨别正常状态、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如何对班级同学的负性事件进行反馈,如何给出恰当的行为和言语的支持性,何时应请求班主任、辅导员和专职心理老师的介入等等。
3.积极反馈,做好表率
家庭作为贫困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学生的影响重大。家长不应该将家庭的压力强加在学生身上,不应该出现责任的推诿;而应尽可能地支持、理儿女,避免过多的抱怨、责备;家长应做好表率作用,用不断努力的行为去改善生活水平,克服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给儿女的成长发挥榜样的作用。

    抗逆力的发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石。在贫困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当下,提升他们的抗逆力水平尤为关键。同时调动个体内外环境,采取多方联动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贫困学生的抗逆力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