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啸
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 553206
摘要:良好的习惯对人生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贯彻人们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们宝贵的隐形财富,甚至决定人生的高度。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语文老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有效融入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未来良好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不良习惯的相互关系,探讨低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教学;行为习惯;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老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不良习惯的相互关系
第一,教育要从培养习惯开始。习惯是人们神经系统中的定向行为。好习惯与不良习惯是矛盾的关系,一个人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则会终身受益匪浅。相反,若养成了不良习惯,则会一生偿还坏习惯带来的债务。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其显出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教育,否则会可能由于非智力因素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第二,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古人云:“三岁定七十”,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习惯主宰着人生,人要竭力培养良好习惯。我国教育学者也提到,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终生受累。第三,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成功的有力保障。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老师要负担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使命[1]。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实践
(一)课前预习,形成自主阅读习惯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学习中易分散注意力,进而影响学习质量。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可在新课导入中,安排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把自己文中不明白的字句做上标记,深化学习印象。在课堂听讲期间,有的学生会放矢地进行学习,掌握学习难点。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乌鸦喝水》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预习课文,让其勾画课文不理解的句子,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学生在预习前,老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如:“大家阅读的时候想一想,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在问题导向下,学生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课前自主预习,有利于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后在学习新课时,也可以借助这一习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形成良性循环[2]。
(二)口语练习,培养朗诵习惯
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要与他人沟通,良好的口语能力有利于在交际中占据绝对优势。语文老师要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展开口语练习活动,让学生养成朗诵习惯,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时,老师可将学生分为A、B两组,A组试演小公鸡,B组试演小鸭子,结合课文做口语练习,A组齐读:“公鸡弟弟,我去河里捉鱼给你吃。”B组齐读:“我也去。”学生在口语诵读过程中,进入故事情境,既加深了课文的印象,又在练习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作者思想达成共鸣[3]。
(三)鼓励发言,培养质疑习惯
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往往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将不明白的问题解决,防止形成得过且过的不良心理。老师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尤其是内向性格的学生,要多给予其讲述自己想法的机会,要是学生的想法不对,也要耐心听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可适当提升知识难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学《动物王国开大会》时,可让学生在通读课本后,讲清楚时间、事情、参加成员、地点等要素,并引导学生自主设疑。有的学生说:“狗熊的哪次通知,动物会参加会议?为什么?”再指导学生对相关内容做标记,分别对比四次通知的差异,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推断,培养质疑的良好习惯,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4]。
结束语: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低年级学生,老师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每个知识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羡清. 浅谈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 师道:教研, 2017(6):13-13.
[2] 彭彦红.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策研究[J]. 读书文摘, 2017(16).
[3] 成水防.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 新课程.小学, 2016, (04):P.25-,27.
[4] 贾霜霜. 试析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 小品文选刊:下, 201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