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春期早恋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2期   作者:冯炜振
[导读] 社会中青少年的恋爱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
        冯炜振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100872
        摘要:社会中青少年的恋爱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家长和学校花费了无穷的精力,希望在处理早恋时成效卓著,但往往却产生不少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青春期的恋爱问题,并指出青春期异性间的相互吸引是正常的。 如何处理青春期的早恋情绪,使学生可以了解学习阶段对异性投入恋爱情绪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青春期;早恋;应对措施
引言:青春期是学生人生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我们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仍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为学生人生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情感控制力,无法保证自身不会沉醉于恋爱的快乐,从而无心向学,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早恋”只是一颗被糖衣包裹着的苦果。
        一、对早恋的认知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或暗恋情绪。由于这样的情感常常在校园中产生,并且会对在校学生的学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中国,“早恋”一词甚至包含着年长者的反对情感。在校时期是学生们的黄金时代,在青春期恋爱中,学生投入过多的情感将会分散学习方面的精力;更有甚者会在性方面越界,对早恋双方的身心均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恋爱并不能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需要培养的技能。在许多非理性和破坏性的青春期恋爱中,成长在缺乏恋爱心理教育和性教育的家庭中的学生,往往会成为家庭不良关系的替罪羊。相反,在健康家庭关系中成长的学生可以及时且适当地回应自身基本的情感需求,即使萌生了恋爱情愫,他们也可以保持合适的交往距离。因此,对早恋学生的心理指导应该是科学的、平和的,一味地阻止只会产生更多的冲突,并引起其他问题。只有疏导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青少年早恋的原因与特点分析
        1.早恋产生的原因
        从国内近二十年对早恋的心理学研究来看,造成早恋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社会生物学理论:这是性发育过程中的自然现象,男女到了十二到十四岁开始出现性特征的发育,并在荷尔蒙的影响下对异性的某种特征产生好感。如被对方的长相、成绩、口才等吸引,产生爱慕之情,这是早恋最为普遍的原因之一。
        二、认知动力理论:强调认知评价对早恋行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男女生其中一方由于某种原因出现弱势现象,从而使另一方产生保护或帮助其的欲望和心理,而另一方则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依赖。久之,在这种保护和依赖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早恋的行为。
        三、社会学习理论:在学校、日常生活或者文学作品中观察学习到爱情的行为,从而诱导青少年们产生一种好奇心,并在观察了解到谈恋爱会引起别人的羡慕后,在这种好奇心、虚荣心的自我强化下产生了恋爱的动机。
        四、精神分析理论: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越是家长和老师反对的事情,青少年就越是要以身试法。而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禁止早恋,从而激起学生们的反抗心理,把本来正常的关系发展成早恋。
        2.青春期恋爱特点
        通过对早恋的综合研究,青少年早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隐秘性:由于当前家长和老师普遍对早恋持反对态度,青少年一旦产生恋爱心理并不会对家长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导致难以及时对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疏导;
        矛盾性:其次,学生和老师、家长之间这种心灵上的交流隔阂使得青少年对产生的恋爱情绪处于一个矛盾的心理状态,这便是青少年恋爱的矛盾性。青少年对恋爱情绪的矛盾还体现在,心理上害怕老师父母发现,而生理上的发育又推动青少年和喜欢的异性接触的心理;
        迷惘性:从认知评价的角度来说,青少年对恋爱情绪没有完整的认知,恋爱情绪的产生也只是单纯的由于生理发育带来的对异性接触的渴望,在将来建立家庭,以及当下诸如爱与功课之间的关系,友谊与爱之间的区别等问题缺乏清晰的了解,这便是早恋迷惘性的来源。
        盲目性:最后,青少年的恋爱情绪往往是由友情突变而来,友谊充满变化和不稳定,因为中学生经常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和经验,没有任何目的,只是为了恋爱而恋爱,最后导致两方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也正是这种盲目的状态给双方带来了痛苦,因此青少年的早恋也充满了变化,脆弱且敏感。
        3.早恋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上文提到早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青少年生理发展所带来的心理变化,而青少年早恋现象的产生过程中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心理方面的因素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其他意愿的喜欢和与异性相处中产生的好感
        (2)由于其他学生所谓的“撮合”,多为其他学生的群体起哄导致
        (3)比较心理,将与异性交往作为个人魅力符号来显示
        (4)从众心理,由于班级环境或是身边同学朋友而产生恋爱心理
        三、对青少年恋爱的综合分析
        1.青少年身体和性能力方面发育
        青春期时对异性情感升温是正常的。在这段时间里,男孩和女孩在身体和性格上的差异化和完整化会让男孩和女孩走到一起。这种类型的认知在交往过程中被注意到,然后被识别,最终得到认可。这种认可在青少年看来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美好的感觉和喜欢并不一样。尤其是在青少年自我角色混乱、自我认同尚未确立的情况下,他们多变、固执、极端。因此,在精神分析中,经常说年轻人处于“精神病状态”,大多数学生在成年后就会摆脱这种现象的干扰。

再者,青少年在恋爱中不同性别之间的需求不尽相同,女孩对情绪的需求和感受比男孩要更快更多,这个阶段的女孩情绪更加活跃,而男孩的欲望和好奇心更多体现在性欲。他们在情感时期对异性来说是好奇和有趣的,但也因为在半成熟状态下,他们往往不清楚友情和爱情之间的区别。不足以控制自己,容易跨越交往关系的界限,导致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各种严重后果。
        2.青春期学生的独立心理和叛逆心理
        学生的叛逆大多是从与父母关系恶化开始,接着是产生对老师的叛逆情绪和行为。由于认为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并不舒适,他们会在网上搜索虚拟的“美好关系”,从而导致“网恋”;此外,也有部分同学自认为在家庭关系中找不到爱,在“求利避弊”的心理影响下,开始对异性依赖,认为只有在这里才安全舒适,并认为这种依赖就是爱情。
        根据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可以预测得知,如果对早恋使用过激的野蛮手段阻止,往往会导致更大的反抗情绪和行为。青春期学生的叛逆,往往只是为了证明我在意识上是独立的。而他们证明自己成熟的方式是——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例如我们常看到一些青少年化妆打扮、穿高跟鞋。恋爱作为成年人的独特象征,在年轻学生的眼里,是他们无法享受的自由。他们既想尝试,又害怕家长和老师的双重压力。如果老师和家长用强硬手段打压青少年的情绪,他们就会进行强烈反抗,以至于问题被一步步激化。
        3.对学生心理指导与关心不足
        中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尚未发育成熟。同时,由于家庭和学校缺乏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指导,而青春期又是一个充满好奇的时期,于是青少年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了解这一方面的知识,例如电影、电视剧、小说、杂志等。而这些渠道了解到的爱情往往是经过美化加工的,而青少年还很单纯,还处于模仿阶段,他们往往单纯得认为只要简单模仿电影和电视剧就能收获美好爱情。
        另外,部分学生缺少爱与关注。对于很多来自单亲家庭和亲子关系较差的家庭的学生来说,超前的进行恋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补偿,更是渴望得到一份来自他人无条件的认可。当在学校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渴望被认可的需求更是大大加强。存在家庭关系问题的学生,会不自觉地在家庭以外的关系中寻求安全感、亲近感,以弥补家庭关系中缺乏的温暖。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是如此,有部分这种家庭的学生会拒绝与他人有过多的亲密关系,害怕因此受到伤害,这部分学生甚至成年后也不敢尝试恋爱。
        四、对早恋问题的解决方案
        1.学校加强性教育,破解青少年对“性”的无知
        为了改变青少年性无知的现状,首先要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拒绝“谈性色变”。“性”应该被视为一种自然现象,以让青春期男女对此了解,消除他们的好奇心或恐惧感,从而避免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意识和非科学书刊等趁虚而入。当然,性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灵活的调整,如男女生分开学习。教育内容应包括但不仅限于性生理卫生、解剖生理特征、爱情与友谊之间的界线、伦理道德教育等。在教学讲解过程中,教育者的言行举止要做到落落大方、端庄得体,而不是遮遮掩掩或扭扭捏捏,避免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感到大惊小怪或羞涩不已,甚至将其视作洪水猛兽。
        2.强化学生精神境界,防止低俗欲望萌发。
        青少年正在经历快速的身心发展。他们精力充沛,充满好奇。因此,我们应该多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帮助各类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实现心理上被接收的愉悦。同时,在集体活动中,让男女同学进行正常交流,在互帮互助中增进感情,有助于消除异性之间的神秘感,也可以在活动中使青少年学生开拓视野,开阔胸怀。使学生从狭窄的个人空间融入到集体里面,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对自身或异性的兴趣转移到知识上面,把精力投入到文化研究、艺术、体育等方面来代替生理欲望。另外要加强学生道德培训,道德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强大的约束。教导青少年善于用理性来控制自己的内心,让青少年学会批判性地对待自己的欲望。
        同时,我们还要避免青少年学生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黄色书刊,电子游戏甚至电视作品等不良因素应该坚决取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低俗欲望的萌发。
        3.对学生早恋的具体教导
        (1)不主动谈论恋爱问题,避免学生接收“我已经到了谈恋爱的年龄”的自我暗示。但如若学生咨询相关问题或烦恼,则要认真聆听学生的烦恼,推心置腹地和学生交换意见,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建议和引导,避免他作出不成熟的决策。
        (2)学生出现早恋的情况,不要惊慌或暴怒,首先静观其变。如果两者的行为没有越界,他们也没因此受到困扰,则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观察。如有越轨行为萌生的迹象,则根据两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引导。
        (3)不对已经恋爱的学生进行羞辱性处罚,如公开宣布。让学生们以“早恋”为耻,会让他们在未来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不敢去爱。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与其避免早恋,不如通过早恋教会学生如何去爱。
        (4)教导学生审视青春期异性交往过程中的积极感受,让学生意识到这是精神发展的正常阶段。是心理发展的一种规律。但同时需要教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审视自己现阶段在感情上的付出是否能满足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而不要盲目地牺牲宝贵的时间,从而荒废了现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5)学校定期举办学校开放日,教师参与下帮助家长与学生沟通这方面的话题,也可以设置家长咨询室来帮助学校和家长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帮助有早恋苦恼的学生。
        五、结语
        总的来说,要正视和肯定青春期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多与同学接触。多跟学生谈论异性交往的原则、早恋的危害以及平等环境下的性意识,让学生知道和异性交往的底线是什么。面对早恋,一味地禁止只会让问题躲藏,而不会让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2000.
[2]张日异.青年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荆其成,林仲贤.心理学概论.中国科学院心理所,19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