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廷毅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县天堂中学 555203
摘要: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的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质,使家国情怀教育更加现实。本文分析了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意义,并对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渗透;?民族意识;?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将家国情怀学科素养内容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了解国家,了解民族,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章分析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意义,对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的意义
当前,随着国家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令世界瞩目。在国家经济发展加快、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和优势。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能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科技的发展进步、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发起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体系中,家国情怀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深爱的表现。
二、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1. 认真研读教材,有效挖掘家国情怀教育因素
当前,部编版历史教材拥有诸多家国情怀素材,需要历史教师认真研读、开发,并对其进行挖掘利用。部编版历史教材,不同的课时拥有不同的“人物扫描”“材料研读”“相关史事”“问题思考”“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更有主要人物单人图、历史情境图、古籍史料图、事件态势示意图、事件实物图,还有历史事件材料文字信息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行有效挖掘和拓展,并将其渗透在历史教学中。
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有一段林则徐的“人物扫描”资料,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展示林则徐的更多史料,让学生除了了解教材中关于他禁烟的历史功绩外,还要了解其他方面的信息,以更好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例如,他还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认识到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才能使国家富强。他还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将自己与国家荣辱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只要对国家有利,就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晚年,他与魏源一起合编《海国图志》,对“洋务运动”具有启发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后面的“洋务运动”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旨在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在福建福州地区有许多与“林则徐”有关的地名、校名等,如林则徐纪念馆、则徐大道、则徐中学、林则徐小学等。
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需要基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即以现行的历史教材内容为基础。因此,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研读课标,研读历史教辅资料,在历史教材中挖掘家国情怀教育因素,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纵观初中历史教材,绝大多数历史史料都涉及家国情怀,所以能够实现家国情怀渗透与历史教学的无缝对接。
2. 结合典型故事,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为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讲故事的能力,对历史事件及事件之外的其他事情进行讲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例如,上文提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内容,教师可对林则徐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讲述林则徐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历史事件,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例如,在人教版“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中,教材展示了日常生活的变化内容与交通、通信不断发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与现代生活很接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最新的新闻资料,让学生在新闻资料中感受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最为熟悉的内容,课上以图文资料的形式播放,诸如移动支付、外出旅行、政府部门网上办公、通讯领域、高铁建设、社交媒体、5G技术革命、生物基因工程等。这些内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然,教师在课上也不妨讲述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故事。为提高讲述效果,教师需要事先做好准备,可通过一些基于现实拍摄的图片、录制的视频、村民的采访实录等进行呈现,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感受经济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实惠。教师在讲述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民生改善、村居面貌的重视,让学生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心,从而自然过渡到对扶贫攻坚战的讲述。教师要讲述全国上下开展扶贫的过程,并用新闻报道加以呈现。要反映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事实,赞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创造的摆脱贫困的伟大历史功绩。教师讲述一些实实在在的故事,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树立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样的家国情怀教育更具有真情,这种讲述能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感慨: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将家国情怀学科素养培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了解国家,了解民族,提升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历史教师应自觉承担起家国情怀教育的重任,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史为鉴,承担建设家国的重任,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肖佳星.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叶敬玉.初中历史教学提升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实践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