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治意识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第7期   作者:付玉军
[导读] 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变化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都在逐渐形成
        付玉军
        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山东济南  250300
        摘要: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变化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都在逐渐形成,急需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正确教导,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引他们健康全面发展。特别是当外部的社会和生活环境急剧变化,许多高中生缺乏应有的法治意识,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基于此,以下对基于法治意识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法治意识培养;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依法治国国家,法治更是高中政治学科不可缺少的知识内容。纵观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教师具备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思维,但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以致于整体教学效率偏低。对此,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从多方面优化教学方式,强化学生法治思维与意识,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这一科目包含了政治认同、法治思想、理性精神、公众参与这四个组成的元素,其中,法治思想就是指让学生经由思想政治这一科目的学习,明确认识法治对于我国、对于现阶段社会高速进步具有关键作用,让学生形成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理念,形成依法办事的个人优良习惯素养。让高中学生经由政治学习,形成法治让生活更加美好的认识与思想感情。法治素养是培养提升高中学生政治认同以及理性精神的必备选项,同时也是提升高中学生进行社会参与的关键性基础。现如今,法治思想意识已经成为了我国每一个公民都不可缺少的基础素养,将法治观念提升加入到教学系统之中,是社会与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高中学生违法乱纪的犯罪案件数量显著提升,这一状况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现阶段高中学生法治理念薄弱、法治思维缺失等不良问题。因此,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增进提升对于高中学生法治思想理念的培养,提升高中学生的法治意识与学科素养,实现高中学生心中有法律,并提升学生应用法律手段来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推进青少年平稳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高中学生所学习的其它学科相比较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课本之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相关法律知识,也关系到了国家的整体结构运行、财政税收等多方面的法律知识,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程中培养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法治意识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一)知行合一:通过法治实践培养法治意识
        高中政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最根本在于法治实践活动。而法治实践活动,除了课堂教学的模拟实践,更重要的在于课外实践。但由于高中学业压力较大,高中法治实践活动往往只能在课堂或者校内进行。那么,政治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学校的各种平台,开展法治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学校法治实践活动一般采取的形式有法治知识竞赛、法治主题演讲、法治案例分析等。法治知识竞赛以常用法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同法》《教育法》等为主要内容,针对学生日常现象的分析与解决,组织法治知识竞赛,从而促进全校学法、普法工作的开展,使法治教育深入人心。法治主题演讲,则是结合时事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法治知识来开展主题演讲,从而拓展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途径,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等。法治案例分析则相对丰富一些,可以邀请校外法律从业人员结合典型案例与学生一起进行法治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法治实践的程序、条文、依据等,从而使学生的法治知识得到有效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这些活动都是常规性的实践活动,政治教师要创造条件,通过研学旅行、校外实践等活动,将法治意识培养目标渗透其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在法治实践中增强法治意识,从而让法治护佑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法治实践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政治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才能使法治意识转化为学生的法治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挖掘法治意识素材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毫无疑问,教材是学生吸收知识的主要载体之一,高中政治教师应重视挖掘和利用教材涵盖的法治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从内容层面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权利与义务、程序与规则、公正平等以及法律权威等意识。在具体教学中先梳理教材法治内容;纵观高中政治教材,其中涵盖大量法律知识,教师在备课阶段需精读教材并准确分析,高效运用教材法治内容丰富学生学习体系。例如在“政治与法治”中,教材针对法治单独设置专题,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为主线,重点阐述法治重要性,目的在于让学生强化法治思维,坚定政治立场。因而教师需高效整合教材法治内容并为学生讲述中国法治建设发展历程,改变学生错误认知。随着新高考改革,高中政治以必修教材为主,无论必修和选修均有相关学分,因而政治教师需借助必修教材涵盖的法律知识开展教学。除此之外,教师需适当延伸教材法治知识;即在具体教学适当扩充教材中涵盖的法律文本,强化学生法治意识。例如在学习法治国家建设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公民表达权、参与权与知情权等法律知识时,可在原有基础知识扩充《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法律权威意识。
        (三)活化案例教学,增强法治思维
        利用课中典型案例、开展师生互动交流是促进学生法治素养培养的基本途径。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堂问答的有效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促进学生锻炼法治思维。当各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师生问答活动时,在学习过程中踊跃思考、质疑各种法治问题,主动融入到案例情境中,就能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并做好“正确对待金钱”的法治教育,对各种非法取得金钱的违法犯罪案件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触犯我国法律的,以及知道具体触犯的是哪种法律,可以自觉遵守法律来做事,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行为教育、增强法治思维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法治素养。又如,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现实性的案例情境开展探究学习。在课前,教师先对学生做好分组,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结合课中已学的法律知识进一步探寻生活中的典型实例,掌握更多丰富的法律知识。这样,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法治案例进行合作探索学习,增强了法治思维,受到了法律知识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结束语
        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应该将提升学生的法治思想作为关键性教学任务,政治教师也应该持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深刻完善挖掘政治教材之中具备的法治元素,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进实际发生的事例,创设互联网学习平台,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与学科思维。
参考文献
[1]张如祥.在高中政治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0):98-99.
[2]胡颖.加强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9):48-49.
[3]王进兴.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72-73.
[4]王琴莉.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44):175.
[5]赵金辉.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