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7期   作者:刘诗波
[导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发展
        刘诗波
        河南省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464200 )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发展,影响着个体对文化的认知,尤其是受互联网文化影响严重的当代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充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观念,对传统文化产生崇敬的心理。为此,高中语文教学应充分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中华文化在新时代获得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中华传统文化;策略

        随着网络文化的到来,许多人已经意识到新型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中庸思想引导下能够帮助个体找到生存的价值,有效的融合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让人们获得更好的成长。而对于那些鱼目混珠的网络文化,我们则需要进行有效的筛选,避免不良文化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学生心灵,促进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
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现实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出发。中国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历代先贤所留下的文化成就。中华传统文化门类繁多,具有崇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因。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诗词、绘画、建筑、戏曲等多个门类。这些门类充分的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和多彩形式[1]。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明确民族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特点。以古诗词为例,中国文学发展经过了不同的阶段,最初《诗经》的出现让人们产生了高度的创作热情,《诗经》又称“诗三百”记录了民间的文化传统与人们的生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既能体会当时的社会风貌,又能感受到真挚而淳朴的情感。此外,楚辞、汉赋也给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以真挚的感情描绘了一位爱国词人的心酸历程,抒发了内心的感受和无奈。在壮阔的文卷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独立江头的老人形象。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历史成就最高的门类。其中诸多作品广为流传,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享受。诗文中的文字和精神品质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在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网络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的地位,许多人甚至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对时代发展没有任何意义。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文化倾向,对时代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这种情况令人十分担忧。为了肃清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我国教育部以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战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为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守护传统文化的地位,还要在传播的过程中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必须要体现良好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力量。高中语文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古诗文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对古诗词的解读存在偏差
        高中语文古诗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古诗词的含义进行分析,围绕作者的经历强化学生对思想情感的体验。为此,古诗词教学的整体效果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古诗词教学之所以存在一定的难度,是因为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历史文化条件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在感知时会产生偏差。虽然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相关的注释进行基础性的理解,但是对古诗词的思想情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对文本知识具有清晰的定位,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历代为人所传颂的经典作品[3]。

有些教师采用了错误的方式他们将翻译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主要手段,用教授外语的方式来教授古诗词,对相关的文字和词语进行拆解,这种做法会增加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难以理解文本所要表述的内容。
(二)忽视古诗词教学的文化价值
    古诗词教学应从两个方面探究其意义。首先是文学,其次是文化。古诗词蕴含了丰富的文学与文化价值。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在常规教学中开掘文本内容的文化价值,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避免花架子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体的认知。教师将自己的理解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学生既没有搞懂文言诗词的具体含义,还会忽视文化的价值。教师在夸夸其谈的掩盖下错失教学的最佳时机。古诗词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文化素养和情感道德的熏陶上。一首优秀的古诗词一定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如果教师一味的遵循课本的章程进行教学,忽视文化的渗透,则很难让语文课堂充满教育性和语文味儿[4]。
三、实现文化与教学融合的措施
(一)挖掘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够让我们清晰的感受到文化发展带来的精神力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传承,能够点燃新时期青年的文化热情,让他们在古代先贤身上学习崇高的精神和品质,以此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语文教材所编排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这些古诗词作品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时候,要充分挖掘课本内容的文化因素,将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对文本内容的挖掘能强化文化因子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比如李商隐的作品《锦瑟》,其中有一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由此,应引导学生了解庄子本人,明确这句诗词的文化含义。此外,杜鹃在中国文化中作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在许多诗作中都广为应用,其文化价值也值得我们去探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针对这些内容,抛出一定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5]。
(二)丰富教学形式,扩大文化影响
        我国教育部以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战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正能量。为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传统文化的地位,还要在传播的过程中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必须要体现良好的教学方式,比如,学习《归园田居》时,就可以用群文阅读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强化对诗人精神追求的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的历史性和人文性,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历史人物的悲喜人生。这些都是沉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力量。有了正确的文化观念,学生便能在应对时代变迁的时候,秉持着继承传统思想,发扬时代精神的原则,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体会,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丽.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0(71):51-52.
[2] 赵旭冉.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9):19.
[3] 胡浩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 文渊(高中版),2020(9):39.
[4] 马光菊.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J]. 中外交流,2019,26(45):230.
[5] 金铭.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 文渊(高中版),2019(10):268.
 作者简介:
        刘诗波( 1979年12月-- )女,汉族,河南省罗山县人。大学本科,就职于河南省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方向:高中古诗文多文本阅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