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丽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四中学 山东 德州 253500
摘要:初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有所提升,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锻炼必须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传统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容易造成局限性的问题,而且在自身的能力发挥上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目的在于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改善,引导学生在数学的锻炼、掌握上保持高度的熟练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好的培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学习兴趣
引言
教育的本质是传承人类已有的精神文明,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人类创造新的精神文明。因此,所有的教育都要坚持传承与发展,而就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这些理论的应用是不可避免的,中学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并为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提供帮助。这与文明传承层面的教育发展意义不谋而合,也证明了开展生活化教学,坚持理论研究与案例展开相结合的科学性。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案例展开,坚持生活化教学是有理论依据,且对中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乃至个人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的。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是长久积累的结果,所以在教学创新、教学问题的解决方面也需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完成,这样才能对未来教育的安排提供更多的保障。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需要观察同学们的学习思路变化,从不同的角度来掌握。生活化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数学的学习思维改变上不再是按照强制性的理念来完成,而是结合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或者是经常能够看到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同学们开展较多的互动,促使数学知识的教导拥有更多的保障,在一系列问题的持续解决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帮助同学们对教师的思维和方法做出正确的解读,最终在各类数学思想的打造和创新方面得到更好的成绩。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要观察学生的成绩变化、能力变化、态度变化,促使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案设计取得更好的成果。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和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措施
(一)优化教师生活化教学意识
教师作为初中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才能构建生活化课堂,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应用生活知识,优化课程设计和安排,丰富数学生活实践的空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讲解“点、线、面、体”的知识点时,可以将生活中的点、线、面引入课堂中,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讲解“概率”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彩票、抽奖等生活元素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概率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因此即便自身拥有一定的天赋和能力,也没有从正确的角度来发挥,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必定会造成较大的阻碍。生活化教学方面主张在不同的生活内容上开展科学的融入,坚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激发,引导他们在各类学科的掌握和锻炼上得到更好的成绩。《轴对称现象》这一章节有关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我在课堂上呈现“蝴蝶飞”的多媒体课件,配上轻松愉悦的乐曲,在画面当中许多五彩缤纷的蝴蝶飞来飞去。此时,适时提问:大家从中看到了什么?为了更加有效地启发学生,避免出现“看到蝴蝶”一类的答案,我特地为学生讲解蝴蝶翅膀的张合过程,然后趁机提问:从蝴蝶的张合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概念?其中蕴含了什么数学知识?这些情景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说出蕴含的数学概念却有一定困难。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后,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锻炼方面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数学知识的解读空间范围上不断的扩大,很多数学理念的掌握都可以得到更高的水平。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基本掌握借助数学思维方法来分析与探究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依靠所掌握的知识内容来处理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和简单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应在完成课内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定期开展丰富有趣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强调对初中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所提出的重要目标。组织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应当引导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来思考和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开展了针对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社会调查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长辈或到家附近的商场、市场以及企业中,整理收集生活中碰到的数据和数量的关系。根据学生自己搜集整理的材料,再联系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有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或者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问题,让他们真正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借助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来处理这些问题。最后,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来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指导工作,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对他们的调查内容予以正面评价,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的动力,教师对学生做出的指导,将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升学习动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有效地实施生活化教学,为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投入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1]张梅.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案及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8):114.
[2]李洁.立足生活,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大世界,2020(8):73.
[3]祁勇.探究生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2020(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