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7期   作者:黄小芳
[导读]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祖国和家庭的一种深厚的情感
       黄小芳
       乐山外国语学校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祖国和家庭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是当前初中历史课改中对培养目标提出的新的要求。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的较系统地学习,培养学生的一种家国情怀,使他们对自己的祖国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他们的民族自豪意识,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试就这一话题,浅谈一些笔者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素养    培养路径
引言:家国情怀作为一种对祖国和家庭深厚的情感,是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一种要求,希望他们在学有所成的同时,也热爱自己的国家,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华,是社会发展和祖国复兴的一种客观需要。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一些这样那样的历史传统教学方面的原因,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方面,教学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就是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而且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显得非常混乱,有的学生甚至分不清自己课本中出现的许多人物,谁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谁又是虚构的人物。正因为如此,在学习中也经常闹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历史人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教学者的误区
       在初中历史教学方面,教学者对历史课的定位也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历史课只是一门副课,历史教学也只是在向学生讲一些曾经的故事,甚至在一些农村的初中学校,由于教师的匮乏,没有或者很少专业的历史老师,历史课经常由一些非专业的历史老师兼任,在上课的时候,有的教师就让学生自己看,而有的则将历史讲成了评书故事之类,至于什么的通过系统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学生内心建立中国历史的框架以及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等初中历史科的教学目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实现新大纲所规定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三)对历史教具的应用不足
       历史是一门叙述人类发展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的学科,这对有些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遥远,有些抽象,所以在历史课本的编纂中,编辑运用了非常多的图片和以及地图,来帮助学生来理解那些听上去比较抽象的事件或者概念。但作为学生,有的学生还是不太理解那些图片或者地图的内容,所以对原本就比较遥远、抽象的历史事件,在理解上就更加地肤浅,印象不深,所以也就容易遗忘。这就需要教学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一些关于历史的教具,用生动的语言,将曾经发生的事情,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虽不至于感同身受,但也要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从而让学生明白历史发展的曲折,中华民族多难辉煌的历史。
(四)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由于历史课的特点,在一些教学者看来,历史教学就是将过去发生的事情将给学生听,让学生知道那些知识点就可以了,所以,基于这一点认识以及教学观点,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气氛沉闷的课堂上,一些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还在听,不时地拿起笔,在课本上划一下,而绝大多数的学生,要么思想不集中,要么在做自己的事情,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阶段,通过历史教学,用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化,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励他们,在他们的内心洒下爱国主义种子,从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配演给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至今没有中断过发展脉络的文明古国,而这些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由那些历史上优秀的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血汗浇灌出来的,也是中华民族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

教学者教育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会在学生们幼小的内心,培育起一种民族自豪感的情愫的。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不爱国的人,即便以后多么有才华,但也只会是一个人生观混乱,价值观错误,甚至给国家和民族地发展带来危害的人,在我们的社会现实中,已经有许多这样的反面事例,祖国辛辛苦苦培养了他们,送他们去条件更好的国外留学,可在学成后却留在国外,有的甚至站在祖国的对立面,帮助那些强盗的后人对付国家,恩将仇报,令人心寒。还有一些人,因为一己私利,将国家机密泄露给敌人,或者将国家的科研成果出卖等等,都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家国至上的爱国观念,三观混乱,利欲熏心,才导致这样的肮脏行为。
(三)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出现那种有才无德的畸形人才,那样的人才即便有一技之长,但在长期的人生道路上,总会经不住一些诱惑,终归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损失,给我们未来的事业造成危害。
三、初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改变单一教学方式
       为了实现初中历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目标,就要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状态,以及缺乏学习历史积极性的局面。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就要求教学者从实际出发,改变那种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用创造性思维,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探究一些灵活多样,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可以说,在今天发达的网络媒体时代,初中历史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件难事。在相关的历史教学章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相关内容的历史纪录片,让学生以视频的形式,感同身受地体验一下曾经的历史事件,虽不至于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现场代入感,但无疑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之那种单一的纯文字叙述,效果无疑会好得多。教学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由对历史的感知上升到关于历史知识的积累,并进而由感悟上升到对历史事件以及现象的深刻理解,逐渐进步到探索历史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提升历史教学效果,较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二)重视课外历史教学方式
       历史虽然说是在叙述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教学者应该重视课外历史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许多学校所在地来说,周围并不缺少一些历史方面的遗迹,条件允许的,教学者可以将历史教学课堂设定在这样的地方,在这里给学生讲述相关的历史知识,效果自然就好得多。比如在笔者所在的地方,有红军长征纪念馆,距离学校所在地也就三十里路,教师在讲授有关红军长征的章节时,就组织了一次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的现场历史教学课,在实际参观的过程中,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讲解给学生,教学效果竟然是出奇地好。因为对现在的初中学生来说,仅仅通过语言的描述,加上他们认知的原因,就将那些长征中红军战士的艰辛理解到位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当他们在纪念馆见到那些历史的遗物的时候,他们幼小的内心才会有所触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他们懵懂的内心,就会树立起一种崇高感,自豪感,一些听上去比较遥远的历史事件,就不再显得那么抽象,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对于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都是有益处的。
(三)关注社会热点
       初中历史教学,不应仅仅将学习的目光局限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以及世界上所发生的热点事情,并将它与一些相关的历史章节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是教学上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学生学习历史的距离感。就我们所生活的现实来说,这样的热点并不少,而且还在不时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国家的发展,比如台湾问题,比如钓鱼岛问题,它们即使历史,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中,学生通过通过中国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在掌握一些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素养,一方面可以向下一代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为祖国的将来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彦彪. 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 J] . 新课程,2021( 02) :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