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绥化市第一中学 152100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混合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课前的学情分析和教学预设,在课上借助线上和线下混合设计充分开展教学活动,将真实情境中的教学与基于网络技术的线上教学相结合,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在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中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在课后持续强化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中改进学的方式和教的策略,达到教学目标,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和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关键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
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一)促进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变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在不断丰富着信息技术学科的视野和教学内容。一方面,信息技术学科的边界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不断重塑,以往单个学科之间清晰的范围和界限一再被打破,这也同时使得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不断的丰富。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在“互联网+”时代有了质的飞跃,学科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走向信息时代前沿和现实生产生活实践,为学生走出课堂放眼未来社会发展和与时代发展脉搏紧密相扣提供了优质的学习资源,为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提供了强大有力的教学系统支持。另一方面,“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紧密联系,并且其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变量时刻不在深刻影响着学校教育发展,尤其深刻影响着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启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是要时刻接迎接来自信息社会变革的挑战。这也就意味着时代发展在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自我变革,以此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及其教学需顺应时代的发展
学科视野的变化和教学内容的变革,势必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创新和与时俱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体现时代发展的成果和时代对学生成长的要求,要基于教学主阵地促进学生与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一方面,“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学科研究也已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代对学科发展的要求同步,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趋势,对学生未来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的培养塑造要求空前提高。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师在教室内的现场授课。“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教学要素和学生成长的影响已经打破了以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始以空前未有的迅猛之势进入信息技术教学现场,超越时空的线上教学逐渐成为时代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常态样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二、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运用信息和技术融合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充分开展授课之前的学情分析,这应该包括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接受能力、现行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分析等方面,基于教学系统中主观因素的分析,教师可以充分解了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兴趣和风格等;基于教学系统中的客观因素,教师可以深入分析教材和学习内容,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依据。其次,教师要在充分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做好教学活动的预设,即制订恰切的学习方案,从而为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提供合宜的学习资源,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确定适切的教学策略,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预设保障。
(二)开展现场讲授及在线实践两种活动
教师对教学活动有了系统性的预设之后,就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实现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这时教学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线下和线上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要实现真实情境中教学方式和网络环境下教学手段的融合。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方面就是以传统的真实情境中现场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对知识的透彻有效讲解、学生在线上的自主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探究以及线上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后向教师请教或者向小组成员寻求帮助等方式,掌握本节课中学习的内容,突破知识和操作技能层面的重点和难点。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对学习重难点的突破过程,实际就是发现学生知识理解、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线下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线上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调整教学节奏和学习任务。不管是线下知识学习还是线上是实践操作,以学生信息素养为基础的异质分组是非常必要的,在完成分组和组内合理学习任务分工后,教师可以在线下组织开展组内互学帮教活动,教师可以在线上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或网络学习资源,利用在线资源素材等开展小组协作、探究学习,教师也可以基于网络技术搜集整理学习资源,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小组在线上或者线下学习中遇到知识理解不透彻或者实践操作有困难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答疑,在有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或者学习小组完成任务,达成教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过程性和终结性两种评价手段的强化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的总结和评价是促进教师有效教和学生高效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在课后适时跟进教学评价。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即过程性评价和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即终结性的评价两个封面。一方面,要做好基于学习表现的过程性评价,要发挥好教师的评价主导作用,调动学生自评和学习小组组长评价的积极性,借助小组之间和学生相互评价的参考性,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表现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评价。另一方面,整个学习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再通过线下测试或线上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理解的掌握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进行评价,并且将之与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业水平的综合性评价。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及时将评价的结果以口头或者书面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借此作为学生提高信息技术学习关键能力的突破口和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
在对学生开展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是在真实学习环境中的评价还是基于网络开展的在线评价,都需要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作为评价支持因素参与其中。其中技术的支持是评价的载体和平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支持是评价的核心,而学生学习方法的支持和教师的组织策略支持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开展学习评价的关键因素。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生产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以各种方式影响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及其持续优化,并以跨界的方式和开放变革的气势,与其他业态的融合度在不断加深。互联网以各种方式进入并影响现代生活,意味着“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也正在悄然发生着革命,尤其是基于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学科,又深受互联网技术深入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英.浅析“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1):9-10.
[2]黄国彬.“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2):9-10.
[3]贾锐.“互联网+”时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思考[J].读写算,2020(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