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优
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职教20条”发布以来,职业教育的工作格局进入新阶段,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对需求侧、供给侧的双侧融合,为培养融学习力、生产力、研究力的新时代建筑装饰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展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建筑装饰
一、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双侧断链”现状
前期,课题组通过向中职学校教师及装饰公司发放问卷并走访各装饰公司调研,发现目前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与学校教育存在较大错位和断层,现有人才培养方向在需求侧、供给侧产生了“双侧断链”。
一是职业素养的“双侧断链”。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锚定具备初步设计能力的设计师助理,而当前企业所需人才是集具有良好的岗位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的多元化素养人才。
二是职业能力的“双侧断链”。当前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目前中职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仍非常传统,开设的课程与实际岗位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校企间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产生错位。
三是职业成长的“双侧断链”。企业希望学校培养的人才具备良好成长性,但目前大多数情况下,员工缺少创新能力和企业忠诚度,学校传统的课程体系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研究思维,缺少锻炼和提升。
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能力是“高素质技能型”培养目标内涵的主要体现,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所在。“四时四同”中职建筑装饰人才培养模式正是链接校企间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二、中职建筑装饰人才“四时四同”培养模式的操作定义
紧扣前期市场调研、中期课程架构和教学实施、后期学业评价四个关键时间节点,从岗位需求、职业素养、技能建构、岗证融通四个方面,以同向、同时、同程、同步的方式,把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与行业岗位需求的各要素统一起来,使人才培养更符合建筑装饰行业的需求,获得有效的专业成长。
三、“四时四同”策略的实施
(一)调研时:从岗位需求同向设计培养目标
专业调研与分析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前期,通过广泛调研与分析显示,建筑装饰人才需具备以下四个方面:高尚的职业素养、系统的专业知识、精湛的职业能力和较强的双创能力。
为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真实有用,学校与合作企业进一步对接人才培养需求,与岗位和产业链充分对接,实现基于岗位和产业链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企业、行业专家依据市场变化适时更新职业岗位变化和发展趋势,动态调节每届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开发实践性案例,有效提升学生真实就业能力。
(二)养成时:从岗位素养同时构建课程体系
1.学科跨界的课程体系推动素养提升
以基于跨界的课程重构,将文化和专业教学融合,贯通教学和评价,实现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高一、高二8个班级开设五门跨界学科,穿插到专业课程中实施,共开设各类跨界课68节,实施跨界评价。
【案例】
专业教师顾老师在19装饰2班教学中与班主任语文教师肖老师合作开展跨界教学,学生需根据客户需求完成平面布局方案的设计,并能够与客户沟通方案,课程实施如下图所示。
图1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与客户沟通》七课时教学流程
授课过程中,学生与“客户”肖老师积极开展充分沟通,再通过顾老师的专业指导,实现目标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学习。
该方法各环节的情境设置与实际工作要求贴合,学生实现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步提升,68节课的具体构成由成果推介展示课12节、沟通能力提升课16节、协作能力提升课16节、精细质量管理课12节、敬业精神培育课12节组成。
2.渐进提升的课程体系推动素养提升
坚持实施工学交替和项目化教学实践。在三年教学中渐进式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见习、实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生产环境、熟悉企业岗位要求。高一高二实行“工学交替”,开展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导师”授课模式。高三实行“现场项目化教学”,开设《毕业设计》课程,通过打包校内课程和取用企业真实项目,要求学生通过识别客户意图、生成汇报素材等,提升职业素养。
3.主辅并行的课程体系推动素养提升
校企共同设置专业教学第一课堂“主课程”体系,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中,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邀请行业专家讲解行业发展新动向,开拓学生视野、传递职业精神。通过校企共同开展德育实践、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第二课堂”育人活动,形成专业教学“辅课程”体系,拓展和补充第一课堂。校企融合、“一二课堂”主辅并行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可以克服重知识技能培养、轻素养教育的局面,使学生“就业有优势、双创有基因、发展有潜力”。
(三)建构时:从技能生成同程完成教学实施
学校反复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对接,让学生能够在校企之间学习到真实有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岗位、产业链形成有效链接。根据建筑装饰人才的市场需求,构建了职业素养体验模块、专业核心单项技能模块和综合实践创新模块三项核心能力。
1.基于理解的职业素养体验模块
开展企业文化、职业岗位的体验,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与企业师傅开展师徒结对,并进行跟岗体验式学习,感性、具体地体验不同岗位的要求、职责与技能要求,使学生了解本专业主流技术。随着教学的深入,逐步安排学生进入各种不同的实训场所,如材料实训、项目现场、订单实训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
2.基于掌握的专业核心单项技能模块
将职业岗位中需要用到的职业技能解构分析,建构单项职业技能群,梳理出沟通谈判能力、量房验房能力、绘图出图能力、施工管理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各项技能,开设相对应的课程实时教学,并在学校技能节中开展技能展示与比赛,共享学生学习成果。
3.基于应用的综合创新模块
基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项目,要求学生结合专业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操作、职业素养综合应用等复合化要求,综合性实施工作项目,实现一体化的学习成果考核和岗位能力评估。在课程实施中,引入真实项目案例,承接各类房屋设计改造,学生利用课上课后时间进行方案设计,并开展方案竞标,提交最佳方案给客户。在真实项目中,获得真实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学生毕业上岗即上手。
表1 2020年综合项目汇总表
(四)反馈时:从岗证融通同步开展学业评价
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定位和“1+X”室内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要求,在根据不同年段的学习目标,开展多类型的评价,如:“专业教师+学科教师”的综合职业学习评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的毕业设计专业水平评价;“行业HR+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评价等,实现跨学科、跨岗位、多视角的复合型评价,该评价不与学科评价关联,而是在学生三年学习过程中并行实施,通过三年累计的各项评价,最后实现一个总的评价,确保教学实施过程与岗位要求、证书要求高度融合和一致,实现人才培养的终点与就业创业的起点紧密对接。
四、“四时四同”人才培养的成效
(一)聚焦“学习力”,培养建筑装饰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通过跨界学科、项目整合和岗位目标的融合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呈现的综合职业素养明显提升,尤其是高三60名学生在企业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短暂实习教学,发现学生呈现出与企业工作要求明显较以往更高的匹配度,企业人员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也有提升。
(二)聚焦“生产力”,培养建筑装饰行业强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通过岗位和产业链的校企融合教学,真实项目的引入对学生处理真实工作任务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学生对项目方案的一次解构准确率明显提升,项目方案的修改次数明显减少,企业HR对用工的要求项明显在层次上有了提升。
(三)聚焦“研究力”,培养建筑装饰行业深潜力技术技能型人才
成功打造的“融寸”双创工作室,通过推出创新型项目,引导学生准确认知职业生涯的发展,形成更为明晰的职业规划。
形成的社会服务能力,具备初步的投入和产出能力,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忠诚度在校内学习阶段就获得了激发,进而在就业时形成了更大的竞争力。
五、推广价值与展望
(一)研究推广价值
该研究把“双侧断链”的痛点变为需求侧、供给侧紧密关联的“融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重构,激发了学生的的学习力、生产力、研究力,推动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精准度。
该研究成果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易于开展,课程虽然进行了大幅度重构,但整体仍然基于原有课程体系,每个中职也都有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能够实现企业支持和配合,基本实现了以较小的易操作的改革,实现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有较强推广操作性。
(二)研究展望
该研究在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实现专业对口的全环节社会服务、与“1+X”课程融通结合、结合课程思政方面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后期在校企合作方面加强人员交流合作、在社会服务方面力争建成常态化运行的对外平台、在职业素养方面提升思政教育、在课证融通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