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倩
山西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摘 要: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诗词理论创作俱佳,具有“千古第一女词人”之称。李清照的全部词作共计63首,在词作中“瘦”字意象的使用占十之一二。因其善用“瘦”字,故而被人们冠以“李三瘦”的名号。除此之外,李清照经常使用一些羸弱纤瘦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愁别绪。本文选用李清照含有“瘦”字以及给人“瘦”的意象的代表词作,欣赏李清照词作中的“瘦”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 词 瘦
一、人物生平
公元1084年,李清照生于齐州济南,其父为李格非为进士出身,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李清照在很小的时候开始熟读经史,“熟读时人之作”,文学基础扎实,她的词作独步当世,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李清照5岁之前都在自己的老家历城度过的。之后其父官职调动做了京官,遂随其父迁居东京汴梁。那时的东京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它的繁华,李清照作为一个士族阶级的大家闺秀,虽受封建礼教束缚,却也可以到东京街头看世间百态。一直到18岁,李清照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两人都致力于金石的搜集,志趣相投,生活美满。但好景不长,金兵攻破汴京,徽、钦二宗被俘,高宗南逃。时局动荡,李清照和赵明诚也是在不断逃亡的过程中。后赵明诚在赴任湖州途中在病逝,李清照辗转于江南各地,颠沛流离。在李清照孤寂之时,与张汝舟有着一段不足百日的婚姻,这段婚姻刚开始就充斥着欺骗和谎言,又因改嫁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冷眼,心理上更加受到了摧残。可以说在李清照在人生的后半段是无依无靠,漂泊零落,最后孤寂地死在了江南。
二、作品赏析
李清照的一生可谓是极具戏剧性的。前期生活无忧,爱情美好,后期贫困忧苦,身世悲苦。以生活为镜,李清照的词也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的闺中生活和爱情,生动活泼,韵调优美;后期主要是抒发对时局的感怀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她在漂泊生活中的哀愁、孤独和怅惘。
李清照作词皆为是发自肺腑的心声,不加雕琢矫饰,擅长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斟酌用词注重声韵美。无论是在前期还是后期,李清照的“愁”诗尤为出众,她可以把愁绪写得具体可感,让人一读便上眉头入心口。在写“愁”时,“瘦”字的使用尤为引人注目。以“瘦”引愁,比直接写愁更给人一种悲悯怜惜之意。
下面,我们以《醉花阴》为例分析: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所作,写的是与丈夫小别之后,自己独自度过重阳佳节的情景。重阳佳节当日,雾薄云浓,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让人愁绪不觉涌上心头。而且这种愁绪不是愁一会儿,而是愁“永昼”,更加给读者一种愁绪难捱的感觉。人一旦难受的时候,就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这句话表明李清照在愁苦中感到时间是如此的缓慢与无聊。在无聊之时,只能呆呆地看着香炉里的瑞脑香烟出神。九月重阳佳节,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凉了,凉意沁入纱帐,半夜惊醒。本应是团圆相聚之日,自己一日却独守空闺,襟寒衾冷本就凄惨,孤枕难眠更让人心凉。一整天的无所事事之后,为宽慰自己开始“东篱把酒”。但是不仅没有感到慰藉,反而更加神伤。“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傍晚时分突然刮来一阵西风,卷起门帘,突然觉得自己的身影比那黄花还要消瘦。这是全篇最为精彩的地方,以花木之“瘦”来比拟人之“瘦”。初秋西方吹来,黄花在风的吹动下尚且左右摆动。人比黄花瘦,那人更加经受不住西风的摧残。“瘦”字一出,愈发显出词人的一种病娇之态,也渲染出一幅苦等丈夫不归,倚靠帐边,西风吹来,纱帐飘零的萧瑟景象。李清照在作词时也极为讲究声律和声情。“昼”、“兽”、“透”、“后”、“袖”、“瘦”都押韵,听起来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展现乐章的特色。
除了《醉花阴》,还有《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点绛唇》中的“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殢人娇》中的“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等,这是“瘦”字词的意象都是“花”,李清照的“瘦”字词除了“花”以外,还有“鹤”。
下面我们以《新荷叶》为例:
新荷叶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与李清照绝大多数的作品有所不同的是,《新荷叶》是一篇祝寿词,有所相同的是尽管言语之间皆为吉祥之辞,却流露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志,蕴含着一种虽为女儿身,不输男儿的壮志豪情。诗中说地球上的白天和夜晚同样长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到了春分和秋分的时候,“薄露初零”,所以说当时是秋分时刻。大家都身处于一个四周环水,亭台楼阁万丈高的环境中,宛若蓬莱、瀛洲。“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讲的是祝寿时的场景,各种衣着华丽的达官贵人和名士清儒在宴席中相互作揖问候,大家都献上兰花和灵芝向寿星做寿,气氛热闹异常。视线一转,“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为客人们倒酒的侍女们如花似玉,翩翩风姿令人倾倒。词作的上片描述了一幅觥筹交错、欢声笑语的祝寿图。“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这是一句祝福语,希望寿星能够身强体壮,精神瞿烁,像松柏一样长青,精神如明月一般。希望寿星的品德和学问能够依旧声名远赫。“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晋代文学家谢安,谢安虽隐居东山,却名声在外,王侯将相依旧不如他。当时谢安隐居东山不肯出世,时人发出了“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的感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寿星是一位当世大儒,且隐居于世不出仕。以此作喻,既表达了对寿星的尊敬和钦佩,对当世时局的忧心,也表达了词人以此激励眼前这位名士希望能够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用“瘦”字来形容鹤,鹤以其嘴长直、脚细长,故以形容人之清瘦。宋代苏轼的《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有云:“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鶱。”《姚屯田挽词》有云:“七年一别真如梦,犹记萧然瘦鹤姿。”用仙风鹤姿来形容一位当世大儒。“瘦”字一词既用来形容鹤,也用来展现一位大儒的精神气,毕竟大腹便便的名儒也是不可多见。对字句的斟酌,更可见作者的用心,对寿星的尊敬和恳求。
其实李清照除了直接用“瘦”字一词来描述意象,还用一些羸弱瘦小的意象来作词。比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浙江金华避难时所作,当时的大宋朝已是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国破家亡和丈夫逝世,流落异乡的李清照的瘦弱身躯已经受不住太多的磨难。“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的词作的落脚点不在狂风之时,没有直接描写狂风是如何残忍地摧残花簇,而是开头就写狂风后的破败。狂风卷过,无一花红幸免于难。风住之后,人践马踏,皆为尘土。景致过后又直接言明此时已物是人非,想说些什么,却又无从说起,只能眼泪直流。繁华落尽,掩为尘土,空气仍然飘散着一股清香。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李清照早晚对着镜子梳着妆发,回想那些人生剧变,只觉得无穷的痛苦,想要说些什么,却发觉眼泪早已从眼眶中流落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打算泛舟前往,但这心中的愁绪哪里是泛舟游玩可以化解的呢,只怕愁重舟轻,双溪的舴艋舟已经承载不动心中的哀愁了。虽然词作中未见“瘦”字,但是“舴艋舟”的“瘦”与“愁”的重已成鲜明的对比。将愁物化,用舴艋舟来承载,可见李清照的作词功力。
三、原因探析
为什么李清照的词作中会出现如此之多的“瘦”字和羸弱的意象?首先是时代审美的不同。与唐朝的以丰腴为主流审美相比,自宋真宗时开始便追求以“瘦”为美,整个社会都以清瘦柔弱纤细为审美取向,李清照的词作也必然会反映当时时代的一些审美观。再加上当时的国家正值风雨飘摇之时,整个朝廷和百姓都处在动荡时局之下,文人学士皆为国家感到忧心。靖康之耻后,南宋朝在江南开始了偏安一隅的统治,整个朝廷终日处于主战和主和的摇摆不定的阶段。让人扼腕叹息的是统治者不思进取收复失地,而是终日纸醉金迷,享奢成风,不问世故。在国家危难之时,只有文人学子在心里苦苦哀叹,在作品中寄托愁思,但却手无缚鸡之力,只能暗自神殇。终于明白在中国近代受殖民侵略之时,有那么多的文人弃笔从戎,来保家卫国,这也是一种愤懑吧。在家国之恨、身世之痛与生命之感的交融中,李清照愁苦悲悼,故而日渐瘦损、消瘦。其次,诗歌创作也是与词人的性格有关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讲:“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讲的就是性格对创作的制约作用。李清照出生在书香门第,受家庭和父亲的影响,自小饱读诗书,与封建束缚下的传统妇女不同,李清照追求男女平等,热爱国家,关心国事,为女性在当时的词坛争取了一席之地。另外,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相处也是相对平等的,两人有着共同的乐趣和“事业”,她协助赵明诚纂修《金石录》并历尽艰辛将它保存下来。这些都共同缔造了李清照不以丰肥富赡、雕绘满眼为美,而是以简约、清秀、质朴为尚的审美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瘦”的美学特征。如在《多丽》中写到:“渐秋阑,雪消玉瘦,向人无限依依。”这是一首咏叹白菊的词,词人极精炼的用一个“瘦”字赞美白菊的气质和神韵。最后是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有关。李清照婚后的情绪比婚前更具多元化,多了一股哀愁和忧思。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后生活还是很甜蜜的,但赵明诚官任在身,不得不离家外出,她的生活中便多了一份想念和愁思。之后,山河动荡,丈夫去世,李清照只能在江南地区流落飘零,后又与张汝舟有一段失败的婚姻经历,这一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的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抒写了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用“瘦”一词更能表现自己悲凉的境地。
参考文献:
[1]张小芹.李清照和纳兰性德词作中“瘦”字词的异同[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