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惠云,张萌萌
山东交通学院 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253700
摘要:课程思政是现代教育的重点之一,对于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顺利推进课程思政这一实际问题,研究了专业课教学课程思政价值内涵的界定、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并针对课程思政教学开展情况,实施了教学反思,以期为课程思政顺利推进与实施提供一份经验。
关键字:课程思政 专业课 价值内涵 融入路径
0 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课程育人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首。2018 年,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要啃下‘课程思政’等一批硬骨头,解决思政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提出就是对“全程育人”和“立德树人”的一种积极回应。在“大思政”发展背景下,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将其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全面性已然成为一个时代命题。但是长期以来,课程思政在深度融入工科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师重技轻道、学生群体思政意识淡薄等局面。
“课程思政”的概念自2016年被提出后,备受各级教育工作者关注,从2017年开始,学术界开展了该问题的研究,随着时间推进研究成果急速增加,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效,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2-4]、现状调查[5]、结合某一类课程或某单一课程开展课程思政[6-9]等视角。
已有研究在“课程思政”理论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重要成绩,但在“课程思政”价值内涵挖掘、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等具体教学应用方面仍有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面临的关键问题,准确把握思政内涵,在教学生态体系中,注重“思政”元素的分解与渗入,推进课程思政与工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师生中树立“三全育人”的意识,探寻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对于对落实“全程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全面优化教学发展路径、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全课程体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1 课程思政价值内涵
1.1 课程思政范畴
“课程思政”指向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10]。其中的“思政”主要是指育人元素,这一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坚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因此,基于这一理解,只要是对学生人生成长有积极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理想、正义、道德等正能量的都应当是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即使得课堂教育同时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重教学目的课程目标,通过“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的教学原则,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
1.2 思政元素挖掘
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实施课程思政,通过细化隐性思政来强化显性思政,发现和挖掘高校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突破思政教育的瓶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教育过程[11]。
基于课程思政范畴理解,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可分为对通用育人元素的挖掘和特色育人元素的挖掘。所谓通用的育人元素是指与学生教育背景、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学科专业特色育人以及课程知识体系结构没有较强的知识性关系,但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比较重要的元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类育人元素可通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国际国内时事进行挖掘,比如说爱国主义、红色文化、科学精神等。
所谓的特色育人元素是指与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学科专业特色育人以及课程知识体系结构相关的育人元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所归属和服务的学科与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特别是所涉及的重大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家或模范人物事迹,学科专业原理、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实践、教学实践、科技实践等,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使之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12]。比如,山东交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综合交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教师可以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倡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以及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等专业特色进行思政教育,挖掘特色育人元素,提高交通类人才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自豪感。
2 思政元素教学渗入
课程思政不是“课程+思政”,也不是课程“思政化”或者“去知识化”,而是对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新要求。我认为开展课程思政,并不能对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进行“说教”“生切”“嫁接”等简单化处理,必须结合课程、专业以及学科的实际,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构再造,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所讲授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上的有机统一,进而达成育人和育才的统一,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
教师要“以‘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开展课程思政夯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分解,然后依据教学组织结构以及知识体系结构对进行课堂教育思政融合[13]。
(1)思政教育要融入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方案是教学实施的方案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大纲的主要依据和路线图。教师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教学方案,既是对融入的内容、时点、方式、方法等根据学科知识特点、教书育人规律等进行的科学合理设计,也是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梳理和再造,以确保知识教育要求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统一,突出价值塑造导向,这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性准备工作。
(2)思政教育要融入教学课堂
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价值判断情境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理论思维、方法论和价值判断,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例如,在《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第九章《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京东无人化仓储中心的全自动物流运作,体验真正的现代物流,了解我国现代物流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3)思政教育要融入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育人,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所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就是要将育人目标统筹到实践教学目标中去,坚持把育人要求融入实践教学工作全过程,加强对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其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等。
(4)思政教育要融入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要着力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体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和责任。比如,针对《供应链管理》第一章教学任务,布置小组驱动式任务:根据Gartner公司的供应链排行榜,分析供应链管理优秀企业的特征,探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要求学生广泛查阅资料、通过拓展学习对供应链管理优秀企业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深化对供应链管理时代变迁的认知,有利于让学生深刻体会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 课程思政教学总结与反思
从学生课堂参与、课后实践任务完成的情况来看,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案例的分析,参与课堂和课后的话题讨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自主认知性强,有正确的立场和观念。当然也有一些体会或者启示,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完善:
一是融入要适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融入点数目适度:过犹不及;
(2) 融入内容体量适度:2-3分钟为宜,建议不超过5分钟。
二是结合问题融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身边学习、工作、家庭相关的实际问题;
(2)物流工程专业同学未来很可能涉及的交通物流行业问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物流发展、供应链产业发展等。
三是注意“留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的机会(留白);
(2)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原理、领悟道理、明白事理。
参考文献:
[1]宏梅,刘满贵,杨隽.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相关调查之研究——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习者英语自主学习调查与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02):145-148.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5-17.
[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5]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1-14.
[6]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1):119-122.
[7]李洁坤,陈璟.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52):120-121.
[8]王宝军.大学理科专业课程思政特点和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37-40.
[9]王许云,李红海,张青瑞,等.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9):153-155.
[10]Jordan, K. MOOC Completion Rates: The Data[EB/OL]. http://www.katyjordan.com/MOOC project.html,2013-09-22.
[11]姜蔺,韩锡斌,程建钢. 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
[1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13]李春萌,马翠凤.三全育人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55-58.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学习行为分析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生态重构研究》(2020QYB009);2017年度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NO.SDYKC17097);2020年度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SDYAL20213);山东交通学院2020 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工科专业课混 合式学习模式研究》(2020Z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