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村的传播现象探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7期   作者:李文
[导读] 参与式传播是发展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建构信息传播
       李文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2)
       摘要:参与式传播是发展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通过建构信息传播、公共参与、社会动员等方式推动地区的发展进步。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的传播发展情况来看,常出现群众参与度低、信息传播方式单一等状况。本文以发展传播学中的参与式传播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农村的传播发展状况,并进一步阐释如何在农村构建多元、高效的传播结构,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参与式传播;信息传播;疫情防控;农村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个农村地区借助媒介进行防控宣传、传播疫情信息,改变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在疫情防控中激发农村群众的参与治理,提高信息的共享率,对提高防控能力,促进乡村的进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发展传播学及参与式发展理论概述
       发展传播学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是传播学一项重要的分支。1958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发表了《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其著作的发表标志着发展传播学的诞生。从二战后兴起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再到如今的多元化范式,发展传播学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逐渐应用于社会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在发展传播学的演变过程中,参与模式强调基层的社会实践,重视多方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利用媒介传播进行对话协商,主张对话沟通,保证信息能够自由高效地流通,以促进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参与式发展是目前发展传播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是多元化范式的重要主题。参与式传播实际上是一种草根群体自下而上进行协商对话、共同参与的社会运动。一言以蔽之,参与式传播是一种自下而上、具有草根性的社群对话与参与模式。
二、疫情下中国农村的传播方式
(一)视听结合的媒介形式
       信息传播是促进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疫情中政策及时地上传下达、防控知识的快速普及、农村防控的部署等都需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农村地区呈现出视听结合的传播方式,通过编码视觉、听觉来整合内容资源,从而将防控信息有效传达。
       其中,最突出的户外媒介形式是以农村“大喇叭”的应急传播方式为主。农村广播的“最后一公里”,以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准确地把握农村地区的信息需求,成为农村地区信息防控的重要保障。
       除了通过“大喇叭”广播所实现的听觉议题外,在农村也多采用了张贴横幅标语、电视新闻报道等传统方式进行防控信息的宣传,给受众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在农村悬挂横幅标语,对人们多次造成视觉印象,使防控信息深入人心。视觉与听觉的相互结合,致使农村人民无时无刻都能迅速地接受防控信息,农村广播与横幅标语的宣传方式契合了农村的社会结构,适应了农村的传播生态。
(二)新旧媒体的融合
       我国农村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的工作中,不仅仅通过传统媒体来传播疫情信息,也借助新媒体达到宣传的目的。在农村,不仅出现了“大喇叭”似的应急广播、横幅标语、编印宣传材料等等,也出现了借助微信、快手等新媒体进行政策和知识的上传下达的方式。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更多的农民开始使用微信、快手等新媒体产品,通过新媒体平台满足自身需求。在疫情期间,村民除了通过大喇叭广播获取防控信息,对于错过广播信息的人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中即时获取信息。疫情期间,微信平台的使用在农村中较为普遍,也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村支书通过微信群将防控要求、知识科普等内容发布给村民,了解每个家庭的身体状况,借助微信进行农村的疫情防控部署也较为便利,成为双向沟通交流的便利渠道,也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率。


(三)以家庭为单位的传播格局
       如今,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疫情防控信息通过媒体可以快速被群众接收,农民受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基层疫情情况。但是在部分农村家庭中,困难群众仍然存在媒介使用困难、信息终端设备不具备等问题。因此,在农村地区普及疫情防控信息,满足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是极其必要的,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组织内传播有效地发挥了信息的引导功能,完善了农村防控新冠疫情中的公共信息知识的生产与传播。
       当下在农村的防控信息的传播中呈现出组织内传播与组织外传播两种组织传播的模式,形成了一种由上而下的乡村地区组织传播。其中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乡村组织内传播较为凸显,一般而言,在农村家庭中,居民在文化程度和媒介接触情况中常呈现出两极的现象。
三、参与式传播下农村传播现象的思考
(一)拓展信息传播渠道
       目前农村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以“大喇叭”的硬核喊话为主,其成为农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传播的第一媒体。但由于农村中农民的媒介素养不高、文化程度低等原因,使得通过媒介平台获得防控信息的途径较少。因此,农村在有效应对疫情中,应该扩大信息建设的范围,进一步实现防控体系的数字化建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单一,以及村民文化水平有限、信息接收能力低等原因,容易导致谣言的产生,由此影响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拓展信息的传播渠道,村民通过在媒介平台的积极参与,实现疫情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共同解决疫情中出现的问题,建设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
(二)运用合作的参与模式
       合作的参与模式是参与式传播的基本模式之一,在农村和社区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合作的参与模式主张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的相关人员一起合作,共同参与到发展计划当中,本地与外来的相关人员能够建立起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
       在农村中,多方主体的积极沟通和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防控信息的传播,缓解村民恐慌的心理,对提高村民的防控认知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与参与式传理论相契合,村支书、村医以及村民的互动交流、平等协商、积极反馈,能够为突发疫情的及时应对创造条件。根据参与式传播理论,主张村民自下而上的民主协商,将传播媒介与人民的参与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参与者的横向传播、共同参与,实现信息资料的交换和共享,解决疫情中村民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利益的共享和社会的发展。
(三)线上与线下的有机互动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农村借助“大喇叭”等主要的传播工具传达疫情信息,并利用大众传播形成网上的民众参与,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由于农村的传统习惯、风土人情、认知水平较低等原因,村民进行户外活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防控措施也未做到位。因此线下行动并不能与线上的呼吁和宣传形成良好的互动。
       农村在疫情防控中既要借助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将疫情信息传达给每位村民,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又需要将线上的信息宣传落实到线下的行动中,提高防疫的效率,减少疫情爆发所造成的危害。
四、结语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我国农村是疫情防控较为薄弱的地区。媒体融合时代,为有效应对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需要民众的共同参与,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使得媒体、民众、部门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以传播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进步,降低公共卫生事件所产生的危害和影响。
       
参考文献:
[1]赵贺,鞠惠冰.新冠疫情下的农村公共信息与全面脱贫舆论[J].青年记者,2020(30):50-51.
[2]张仪娜,鲍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农村应急管理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5):7-8+10.

        个人简介: 李文,1997年8月出生,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方向:性别与传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