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江涛
珠海科技学院
摘要:在新时代视域下,高校教育应以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为着眼点,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的教育任务,改进和加强思政工作,强化“制度保障”“实践养成”和“教育指引”,能够使高校教育得到更快速、更深远、更有效的发展。课程思政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挖掘隐藏在学科中育人价值,调动各学科与思想政治内在联系”的教育理念和举措,能够聚焦教育的本源问题,扩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相融合。切实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而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挖掘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的落实与发展,提升立德树人的贯彻质量,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教育;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他课程也需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课程思政”既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新征途,迫切需要弘扬和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和时代使命,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资源,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育人。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内涵
课程思政出现前,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以思政课程为主,该类课程注重理论教学、知识灌输,且内容晦涩难懂、过于抽象,导致课程思政陷入空泛化、边缘化、孤岛化的窠臼。而在全国思政会议上,党中央提出了以引导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全面发展,帮助学生牢记社会主义理念,认清责任的思政教育要求,并在思想政治专场会议中,形成了课程思政的理念。课程思政的提出与落实,要求高校将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衔接起来,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逻辑起点,在注重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地使课程教育从道德素养和知识素养两个层面,解决德育和智育难以结合的问题。继而帮助高校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思政教育层面,课程思政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明的发展方向,为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思政教育得到更确切、更高效的发展。改变传统思政教育刻板僵化、固守理论的局面,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信念,使思政理论知识在专业课程的支持下,入脑入心。
二、“课程思政”的内在属性
“课程思政”本质上还未脱离教育的范畴,根本目标和落脚点依然是立德树人。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校各类课程中来,对课程的思想政治因素进行充分挖掘,是实现专业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共同提升的有益探索,是高校将教育理念升华的重要方式。“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项微型实践活动,也是一门小型教育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更能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师的岗位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所有高校教师需要在保证本专业课程质量的同时要将“课程思政”穿插到每一个细节中来,切实实现高校课程的育人功能。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作为托底工程,重点解决好如下问题:一是做好课程协同工作,扎实解决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将思想政治课程从“孤岛”中解救出来,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步进行,形成全方位、全员参加和全过程的教育新格局。二是做好课程与育人的融合工作,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教育与育人的脱节,严重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初衷,高校需要充分考虑价值引领与知识传输的系统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主线来进行知识的传输。
三、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一)组建师资队伍,构建育人机制
在课程思政得到贯彻落实和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明确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思政课程的教学问题,学生培养的基本目标及高校发展的主要渠道,将师资队伍建设和育人机制作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展的基础保障。首先要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师资队伍。相较于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思政下的师资队伍应由思政教师、辅导员及各专业教师构成,以思政教师为主导,全面部署思想教育、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内容、方法及目标。继而围绕服务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的总思想,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人,细化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思想。其次在育人机制上,要重点发挥思政课程的功能和作用,明确课程思政中所存在的问题,注重巡查机制(评价专业教师实施挖掘思政元素质量)和保障机制(思政教师指导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学习思政理念及思政教育的方法)的架构质量,协调育人和育德的过程,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用。
(二)挖掘课程体系的思政元素
课程育人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课程中,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既突显了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也体现了“三全”育人的实践要求。每门课程都既有独特的学科属性,又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课程思政就是要挖掘每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服从于学科建设,服务于人才培养,打造课程育人共同体。在课程思政建设规划中,要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标准,对课程大纲、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修订和完善。在实践中,要正确判断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互洽性,精准把握“课程”与“思政”的耦合度,确保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避免强行植入或机械结合。概言之,实施课程思政应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发掘专业知识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激活专业课的思政基因,释放专业课的育人效能,将课程内隐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促进学生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
(三)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形式
注重价值引领、发挥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中的功能,从过程、目标及源头出发,通过教学管理、教学运行、教学建设的方式,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专业教师、辅导员及思政教师的教学思想中,使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有机地联系起来,融合起来,进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首先,以网络思政教育为媒介,统筹专业理论知识,优化思政资源,让思政教育资源成为解决学生现实问题、思想问题及理念问题的抓手。使西方错误价值观、不良言论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降到最小。其次,以大数据技术为抓手,统筹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规范,将思政教育范畴拓展到学生的社会生活中,使思政教育内容、结构、方式及体系得到及时的调整,让课程思政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性。
结束语
随着教育工作不断迈向纵深,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被提出,推广和提倡的时间较短,同时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社会各方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和重视。更需要高校管理者的落实和响应,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董慧,杜君.课程思政推进的难点及其解决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21(05):70-74.
[2]李麟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8):74-75.
[3]魏学庆.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8):76-77.
[4]赵军平.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途径探究[J].吉林教育,2021(08):61-62.
[5]张良.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制度建设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1(0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