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芳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124
摘要: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控已成为高校重点工作之一。文章从明确高校舆情危机的内涵与特点出发,分析了高校舆情危机管控的必要性以及目前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立健全高校舆情监测-预警-干预-总结机制、大力完善高校舆情管控队伍、增强直面网络舆情的勇气、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校正面舆论领头羊五条管控对策,以期能有效应对新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控对策;
引言:5G等网络信息技术日渐普及和青年网民数量攀升的大背景下,全国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时有发生,给高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如何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舆情管控已成为高校日益重视的工作内容。经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的高校工作经历,文章将从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内涵与特点、管控必要性入手,并通过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具体防控措施落实等方面展开现存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
1.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内涵与特点
从狭义角度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界定为:高校大学生群体就校内突发事件与涉及到自身利益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网络过度自由地发表观点、表达态度、释放情绪而引起的负面影响事件。[1]在当前高校舆情危机事件普遍呈现出传播主体同质化、传播方式私密性、传播内容复杂化、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速度即时性等特点。[2]高校舆情管控难度显而易见,因而需寻求更高效的应对策略。
2.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控的必要性
2.1实现高校维稳的必然选择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是网络空间的重要活跃群体。参与网络表达的媒介增多,如手机、电脑、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平台形式更加多样化,如微信、微博、知乎、直播间等,参与频次更高。大学生充当着信息的传播者、制造者,一旦紧急突发事件发生或处理不当,舆情便会出现滚雪球效应,参与关注与讨论的人会越来越多,导致负面信息成倍扩散,同时加剧生校关系紧张,不排除恶性事件的发生,扰乱校园秩序,影响高校的社会形象。2020年省内高校就发生了好几起因疫情封校而导致的网络舆情事件,一时间把涉事高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掀起区域内高校圈轩然大波,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2.2落实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时代要求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校园里发生的一点一滴都会影响到人才质量。青年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立的关键期,是非分辨能力差,加上网络具有身份虚拟性、平台开放性、内容多元性等特点,学生易受不良信息诱导,盲目跟风,加入到校园舆情传播的队伍中,且易被外界不法分子和势力利用,导致事态发酵,势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冲击。学校为社会输出的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是制造混乱、冷漠忘恩的看客和反社会主义者。因而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任务的内在要求。
3.高校网络舆情管控的现存问题
3.1高校网络舆情管控机制不健全
目前部分高校管理层对网络舆情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前瞻性的完善应对机制,如监测-预警-干预-总结这一完整体系。机制不健全导致出现类似危机时,无参照处理模式,乱成一锅粥,缺乏预先监测数据指导,学校在短时间内无法厘清舆论源头、舆情传播主体、传播规律,无法准确研判舆情影响力和走势,耽情处理的黄金四小时,进而给学校造成更大的损失。
3.2高校舆情管控队伍构成单一
国内高校除北大、复旦、中国人大等重点高校设置有专门的高校舆情研究中心外,大部分高校对舆情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在舆情前期缺少舆情信息收集和预估的专门机构。[3]当舆情发展到紧急态势,参与高校舆情处理的重点部门也只涉及到学校宣传部、学工部和保卫处、信息技术中心,而且权责不清晰,追责时各部门卸责推诿,联动力量非常薄弱,也仅仅是事后处理,效果甚微,治标不治本。舆情管控要想取得时效,管控队伍亟待壮大和质量提升。
3.3高校缺乏直面网络舆情的勇气
结合自己所在学校所发生的几起网络舆情来看,高校管理层在舆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不承认舆情事实,往往通过发几篇官方声明,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向学生否认舆情中涉及的事件,或是明确指出学校没有任何做得不对的地方,硬性禁止学生参与到舆情传播队伍中,或是直接采取删帖删言论的方式把事件压下去。高校缺乏第一时间直面错误的勇气,试图通过简简单单的否认堵住悠悠众口,其效果不言而喻。学生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当确实存在有与校方相关的负面舆论事件时,学校不敢直面事实的态度和逃避性处理方式只会让学生对学校感到失望和愤怒。哪怕是舆论中涉及事实的确与学校相关,学校立即积极回应并展开调查,同时及时公布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案,真正以学生为本,避免学生利益进一步受损,学生能看到校方的积极作为和态度,才能取得实质性处理效果。否则,舆情只会愈演愈烈。
3.4高校师生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遵守网络空间规则和基本公民道德规范是网络空间实现文明有序、正能量充沛的重要条件。高校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性强,对热点和突发事件参与热情较高,但自身对网络秩序和道德准则认知程度不够。
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欠缺对学生网络素养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一旦发生舆情,学生跟风参与讨论、转发与传播,很少人会考虑到自己的言论是否会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产生影响。教师因为少有接触网络舆情处理经验和技能素质培训从而在网络舆情发现、干预过程中处于边缘化状态,既有处理网络舆情不属于教学口老师分内责任之感,实际也有真正面对解决问题的无力感。因此,师生网络素养提升迫在眉睫。
4.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管控对策
4.1建立健全高校舆情监测-预警-干预-总结机制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预警-干预-总结机制。具体例如:寻求技术支持,舆情监测中心不定期抓取高校学生网络用户的使用数据与痕迹并结合二次审查,通过设置关键字词或语句,一旦有用户出现消极负面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背道而驰的的敏感字眼,系统后台即可进行预警提示,提醒学生停止不当的网络行为操作,同时将信息反馈至学工部、保卫处、宣传中心等部门,注意保持警惕。[4]其次,根据用户关注的具体事实、舆情传播群体对象、舆论导向从而研判当前态势以及未来的走向和即将造成的影响,进而针对性地采取遏制措施,减小舆情损失。对参与舆情散播的人员应根据言行恶劣程度进行适当的谈话教育和实质性惩罚,让学生明白任何错误性行为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以期达到类似行为的减少甚至不再出现。每一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处理结束,高校自身要学会总结经验,对舆情事件类型和性质进行归类,反思舆情处理过程中的不足和可取之处,及时予以总结和提出更优化的处理方案。不同高校之间密切联系,彼此分享和交流舆情管控方法,以便在下一次的舆情危机中掌握主动权。
4.2大力完善高校舆情管控队伍
高校舆情管控仅靠学工部、保卫处、党委宣传部、信息技术中心等校内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成立专门的舆情应急管控部门以及借助校内外其他力量壮大舆情管控队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事半功倍。组建高校舆情管控部门必须配备专业的人员、充足的资金和先进技术。高校需要加大对舆情管控部门的资金投入量,引进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人才,全力防控舆情。同时定期召开舆情应急干预培训会议,后期开展模拟演练,增强部门的舆情危机意识、应变意识和临时处理舆情危机的能力。其次,校内各部门在保证协调配合的基础上与学校所在地网信办、公安局、各大媒体保持畅通合作关系,在舆情初期及时获取帮助,精准掌握舆情各方信息,舆情发展过程中能及时利用官方主流媒体加以正确引导,化负为正。
4.3 增强直面网络舆情的勇气
否认舆论事实和强力压制舆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管理层应注意转变思维,调整舆情处理方式。增强处理网络舆情的信心和勇气,遇到网络舆情,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召开应急会议,对事件缘由经过展开调查,对师生关注的舆论点主动回应。舆论事件中校方确有过错的地方,学校应发布声明向同学们主动说明情况,并在学生的监督下做出整改和相应处理,让学生了解整个处理过程。校方积极应对的态度和行为会让学生对学校产生信赖感,明白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会坚定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逐渐消除学生对学校的误解和愤懑,网络舆情也自然能平息下去。
4.4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大学生学业之余的活动大部分在网络空间展开,做好网络思政工作是高校教师和辅导员必须重视的育人环节。[5]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团委书记、党委等教师队伍通过培训和学习掌握网络安全、网络舆情等基本知识,再通过班会、课程教学、团学活动、竞赛、开学典礼等渠道向同学们传播网络安全知识、国家法律法规、网络信息真假鉴别方式,积极倡导合理使用网络,做合法网民,全面提升师生的网络素养。同时主动聚焦大学生群体所关注的高校、社会热点问题,掌握同学们的思想认识和观点看法,及时针对事件做出科学的剖析,提出能维护学生正当利益诉求的解决措施,纾散同学们心中的疑惑与愤懑,切实践行思政育人的三贴近原则。还要结合网络新媒体优势,发挥宣传引领作用,例如大力宣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上发布正能量满满、向善向好的文章和视频作品、举办网络知识竞赛等吸引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迷茫时能够做出理性且正确的价值判断。
4.5培养高校正面舆论领头羊
通过培养正面舆论领头羊,表达和传递积极向上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向社会倡导的主流观点、主流意识看齐。具体实施策略例如:充分利用学校具有影响力的学生会干部、党团优秀学生成员、各班级班委、校园励志人物等,在日常校园管理中通过这些群体传达关于学校、关于社会方面的积极舆论,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达到引导和凝聚同学思想的目的。同时,也可邀请高校舆论专家进课堂开展讲座,帮助同学们认识舆情,了解舆情的真假,切实帮助大学生们实事求是,认清事情真貌。
5.结语
新时代高校舆情无论是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还是传播方式等方面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高校需从被动转为主动,重视和加强高校舆情危机管控,积极把握舆情动态。以高校自身、其他高校、政府部门、媒体、学生、老师等多方面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做足准备,才能有效防范舆情蔓延,确保维持高校良好的人文生态,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曹银忠,许方圆: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6):146.
[2]徐江虹.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44-45.
[3]胡耀华.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研究-以淮海工学院为例[D]湘潭大学,2020(6):24.
[4]王宁邦.大数据背景下自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1):138-139.
[5]邹凤仪.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