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顺
广州市黄埔区玉岩天健实验学校
【摘要】面对初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思维不清问题,老师们容易忽视。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根本原因是没有厘清关系。教师可从关系这个切点入手,引导学生厘清题目要素的关系,理顺文章层次的关系,辨明内容主旨的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思维 关系 层次 张力
巴尔扎克曾说文采是来自思想而不是来自辞藻。在初中学生作文训练中我们往往重视辞藻而忽视思想,导致学生作文往往思维混乱。而在高中阶段思维发展与提升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逻辑思维的发展,以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来提升。这便形成一道鸿沟。
面对这道鸿沟,如何来破解。这是我们初中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笔者在认真分析一次模拟考试作文《因为懂得》中,发现学生核心问题是思维不清。继而通过阅读、采访深入分析,发现思维不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厘清关系。初中生思考问题往往比较简单,只能看到点,不会从系统性来思考点与点的关系,这也正是思维水平不高的根源。具体表现在:
一、题目要素间关系无
题目要素间关系无表现在学生思考题目只看到表面的意思,看不到深层的关系。
对于命题者而言,每个题目背后都其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当然,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常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所以每个命题者在命题时都会以此为依据,精心打磨。
如黄埔区2021年综合测试一模作文《因为懂得》这个题目,是为了引导学生真正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道题的关键是隐含了一种因果关系,也就是“因为懂得什么,所以怎么样?”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关系,然而学生却视而不见,很少能揭示这种关系。
一学生在第一段写到:
“我因为懂得中国共产党百年成果的不易,因此懂得做好新时代青年,为国尽力奋斗。”
这让读者读起来晦涩难懂,主要便是思维不清,没有清晰揭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另一学生在第一段写到: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因为懂得责任,所以我选择在抗疫中尽一份力。
这名学生语言简洁,表述清晰,很好地揭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思维的差异。
二、正文层次间关系乱
正文层次间关系乱表现在正文只做到材料的堆砌,理不顺之间的关系。
夏丏尊说表达之道即为思想之道,写作是思想的呈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到“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6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这里明确提出要条理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学生在写作时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如一考生写的正文:
因为懂得了解历史,我仿佛回到100年前,听到了在中共一大时,共产党员的庄严宣誓,以及历史的新鲜血液——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而高声欢呼,看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踏实奋斗的身影。
因为懂得紧跟时代,我了解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从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到GDP总值突破一百万亿,从落后的科技到东方红一号,再到北斗卫星的发射,从初生的社会主义小国,再到先进的有担当大国,为全球抗疫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为懂得国家成果来之不易,党的事业的伟大,我会尽自己的绵薄弱力为社会贡献,当一星期的志愿者。
顶着烈日,不为太阳和汗水所屈服,站在站台边,持续为不知公交站和不知某地的市民指引方向,为城市环境的美化做出微薄贡献,用长钳和其他志愿者配合,拾取了一袋又一袋的路边垃圾,感觉清理的环境如同治愈的病人一般,我获得了自豪感与为社会贡献的归属感,我的微小贡献为社会增添了一丝和谐,为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学生考后反思到,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用了铺排的方式,可分数不理想,问题在哪?很明显,学生没有意识到这里的问题。各段都用“因为懂得”开头,看似处处扣题,然而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读者一头雾水,学生自己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三、内容主旨间关系散
内容主旨间关系散表现在结尾常常是主旨的强加,看不明与内容彼此的关系。
马正平教授曾说“情思作为散文文体的基本元素,展现着审美价值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张力”[ 马正平:《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3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初中生往往是写自己生活,力求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也就是在结束能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这个理性层面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强行硬贴上去的,而是一种自然生成,如同从花生中榨出花生油一样。正因为学生认识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便会让这种张力有大有小。然而,很多学生却没有让理性思维和感性材料之间形成张力。
如一考生在结尾写到“我亲爱的母亲,因为懂得这份情,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待。”这个结尾的张力没有形成。
又如一考生在结尾写到: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可我也是一名中国人,因为懂得责任才会尽一份力。所以中国抗疫的成功不只有姑姑等医生的努力,更离不开中国14亿人民的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生逢危难,肩负使命,因为只有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懂得责任,中国才会更好。
这个结尾,学生就有一定的张力,能从自己想到他人,能从个人想到国家。同时与前面的内容密切相关。
基于思维不清这样的问题,作文的升格就是从引导学生厘清关系,提升思维着手。笔者采取以下对应措施:
一、厘清要素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分解要素后,进一步厘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因为懂得》就必须厘清因为懂得什么,所以怎么样?且这两者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刘军强曾说“因果关系的识别是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最棘手的任务。”[ 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168页,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培根有言:“懂得因果关系的人是幸福的。”可见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入手,但要符合逻辑。可以理解为因为懂得亲情的可贵,所以学会珍惜;因为懂得初三时间的宝贵,所以努力抢时;因为懂得朋友需要互助,所以乐于帮助他人等。又如《这里也有风景》就必须厘清这里刚开始没有风景是什么,后来也有风景又是什么,且不矛盾或者说那里有风景,这里也有风景,且符合事理。
二、理顺文章中间的层次。引导学生在写作前列一个提纲,或以时间关系来安排,或以空间关系来安排,或以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安排。让文章的条理清楚方可。如上文因为懂得今日幸福生活的不容易,所以要倍加珍惜。就可从了解过去之艰辛,感受今日之美好,争创未来之强大,这样以过去、现去、未来的时间顺序,条理自然清晰了。
三、深挖内容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下沉追问,从这件事中有什么启发?这些启发对其他事或其他人有何影响?只有通过这样不断追问,由表及里,就能建立感性材料和理性思考之间的张力。如我们所学的《河中石兽》从寻找石兽这个感性材料得出“天下之事,不可据理臆断”,两者之间形成巨大的张力,值得借鉴。
对于思维不清的作文问题,我们通过厘清关系这个抓手,从题目、文章层次、主旨入手,以实例引路,既能破解这个难题,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
作文思维不清问题如此,事事皆如此,找准问题之本,采取方法之根,收获美好之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12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学会课题“基于问题的初中记叙文作文升格”(立项编号:KTLX1201930159)阶段性成果之一]
姓名:王立顺
专业: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