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由“语言”到“文化”的转向    ——以老挝留学生为例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7期   作者:赵红疆
[导读] 2013年起,对外汉语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名称的改变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
        赵红疆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666100
        摘 要:自2013年起,对外汉语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名称的改变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其内涵也变得愈加丰富。跨文化传播是汉语国际教育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通过传播汉语语言进而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出发,讲述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而发现汉语国际教学从“语言”向“文化”转变的必然性,以老挝留学生为例子展开叙述。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文化;转向

        作为教育行业的主要传播者,教师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在线教育实施效果和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教授好一门在线教学课程,不仅要靠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便利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还需要针对疫情期间的不便利性和非面对面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合理安排特殊时期的教学进度。在日益变更的时代和国际新形势下,对于国家传统文化的保护日益艰巨,如何培养和提升国家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就成了党和国家乃至我们每个人的迫切需求。
一、汉语国际教育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上,人们关注的有三点分别是:教师、教材和教学对象。因此,我国应加强对外汉语的投资和建设,处理好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规范基于教学对象学习情况的教材编写。但文化课的教学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还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文化交流和教学,促进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文化普及。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应积极培养新的文化传输理念,建设高素质高要求的教师文化传播团队,增加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形式让中国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走向全世界。比如要循序渐进的传播语言和文化内容,精心挑选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进行传播。交流的方式不局限于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而是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比如网上上课、课外实践活动等。让中国国际教育专业从“语言”输出转向“文化”输出。
        为了改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输出内涵,使中国文化和语言高效的走向世界,我们需要以国家和人民形象作为支撑。特别是来访的中国人和中国教师的自我形象、言谈举止等行为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财富和内涵。他们是我国文化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使者。然而,目前少数中国人和汉语教师的海外表现与我们发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国家形象不符。他们在海外肆意横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不遵守当地风俗。这样的行为如何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虽然现在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经成功教会了很多外国留学生如何学习汉语,但正如李明宇教授所说,这种现象是被中国的“经济红利”所吸引的。但这种“经济红利”只能吸引一小部分留学生。中国和中国文化要在国际上传播,就必须有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这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关键因素。
二、汉语国际教育由“语言”转向“文化”的必然性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所说,“如果拿文学来比较,语言学的确是枯燥无味的,但是,语言是科学,文学是艺术,是不好拿来比较的,我爱好艺术,但是我更爱科学。”对外汉语教育被视为一种工具,而对外汉语国际教育则将汉语视为一种文化输出和价值观的体现。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语言中的汉语本体,更加注重对外汉语的教育研究和应用,把汉语作为促进人与外语交流和互动的工具。老师教学习者汉语知识,比如发音,语调、句法、语法、篇章结构、单词和句子等。

国际留学生的目标是了解中国人、中国文化、了解汉语词汇具备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这种汉语教学强调了语言的工具性,忽略了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忽略了语言的文化底蕴和价值。但是,汉语国际教育不仅用汉语作为一种语言进行教学,而且还能作为人们思维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强调中国文化的有机整合。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员受“语言”到“文化”的约束。
        以老挝的留学生为例,老挝学生没有平翘舌的区分,他们在学习汉语拼音时舌后尖音“zh、ch、sh”和舌前音“z、c、s”以及前后鼻音的“-ng”等非常容易读错从而造成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发音不准确,把“老师”读成“老si”,“明星”读成“民心”。老挝留学生还会分不清音节的拼写规则,因此在进行语言传输时还可以利用拼音卡片、录音带等工具促进老挝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帮助他们记忆汉语拼写规则。
        汉语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内容,做好对汉语本身的研究是搞好汉语教学的前提。汉语与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同,它属于汉藏语系,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在国际视野下研究汉语,在关注汉语与其他语言共同属性的同时还要关注汉语的独有特征。积极研究并开发出一套学习汉语的便捷形式与法则,让国外的留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这种举措的实施会对汉语国际教学的成功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汉字时可以由简到难开始学习,先教授给老挝学生比较简单的像“人、月、天、山”等笔画较少的汉字,然后再循序渐进的教给他们笔画稍微多些的独体字比如“画、面、身”等,在老挝学生都掌握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合体字,在进行语言和文化的对外传输时要时刻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老挝留学生更好的掌握。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适时地做出调整,使汉语国际教育由现在的“语言”传播逐渐转变为“文化”传播。在世界各地种下传播汉语的“种子”,让其得以落地生根,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师生互动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而由于疫情的影响,在线教学的空间距离会导致师生交流不畅、学生课堂参与度降低、疑难问题解决不够及时等问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不仅仅指课堂参与的人数,还有参与的态度和效果。因此,增强线上教学仪式感,提高课堂活跃度,是缩短远程教学的空间距离感的有效措施。通过考察学生课前签到人数、课堂在线人数、课堂应答状态、应答质量以及课后作业完成度,综合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结语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汉语教学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前“外部”视角的变化,这使得汉语在国际教育中有了更好的全局观和国际观。今后的汉语教育更是应该走出国门,不断扩大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把“语言”的输出逐渐转变为“文化”输出。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将不同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疫情期间,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未来的高等教育行业中,都需要不断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将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教学资源平台应用到传统教学模式中,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樊淑娟. 关于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1-2015)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6.
[2]徐春暄.论汉语国际教育的跨文化交际传播策略[J].采写编,2021(03):123-125.
作者简介:赵红疆(1968·4)女,籍贯:云南,学历: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 教育学,邮编:666100,单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