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陈蕊
[导读]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沉淀的产物,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
        陈蕊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中学 725700
        摘要: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沉淀的产物,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内涵,通过将其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式,能够有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脉络,为学生艺术情操的培养创造条件。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传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尤为突出。基于此,本文章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探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结合
引言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应试教育逐渐被淘汰,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但是在高中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存在感”依旧比较薄弱。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进去,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更能够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社会实践和文学创作等方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时间上讲,包括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结束之前的全部优秀文化;从空间上讲,中华传统文化除汉民族文化外,还包括少数民族劳动者所创造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和民族符号的文化内容,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从内容上讲,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包括文学艺术成就,还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方式、宗教思想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持续地扬弃传统文化的糟粕,留存其精华,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已无形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中,对人们的思维角度、审美方式、心理变化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认为,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群文化三个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从物质文化角度而言,主要包括千百年来人们的衣冠服饰、饮食特征、建筑风格、文玩器物等;从精神文化角度而言,主要指文化、艺术、宗教、体育、医术等方面的发展成果;从社群文化角度而言,主要指人们共同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社会规范和典章制度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传统文化在社会当中的传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努力,导致传统文化在社会群体当中的影响力有一定程度上的衰退。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下的工作重心逐渐由经济建设向精神建设转移,而通过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可以有效扩大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群体当中的影响力,提升高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优先在学生群体当中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不仅是因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影响了学生就等于影响了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是由于影响一个学生往往可以间接影响一个家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影响力由学校到社会的扩散,有利于传统文化在社会当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当下社会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因此在展开课堂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注重语文知识点的教学,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养综合素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蕴丰富的典籍,如《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经典著作。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论语》中的节选内容,学生通过对这些经典内容加以学习理解,能够快速了解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眼界,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策略
        (一)情境教育深化学生理解
        我们在进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课时,由于课文篇幅长,教师往往讲完其中的知识点基本上就该下课了,学生也没有时间思考文章之外的东西,导致学习不够深入,无法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与精华所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引导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时,首先构想出一个真实的情景,然后通过自身对于文章的把握,对于雪景的描述,仔细体会毛主席的豪迈的革命情怀,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毛主席为什么作这首词,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体会在革命年代,毛主席作这首词所面临的革命形势,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领略文章的整体那种革命豪迈意境,在引导学生对于诗词用典的了解,理解文章运用帝王豪杰做典故的用意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扩充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在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要想使得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就必须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能够突破高中语文课本的束缚,领会到教材内容之外的精彩。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国家教育部相关机构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国家文化进行汇编的,并邀请了大量学者和教育人员进行指导和检验,可以保障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中选精,每一篇课文都是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但是精华部分并不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的全貌,况且高中语文课文的选择存在着一定的标准,也并不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精华部分的全部。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就必须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见识到传统文化的另一面。
        (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
        学生素养的有效提升离不开语文学科的学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思维变得发散活跃。例如在讲解屈原的《离骚》时,教师可以将屈原和传统节日端午节联系起来,通过对端午节来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以及屈原所表达出来的复杂情感,从而做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家国情怀是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流传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显著提升综合素质。
        (四)采用更加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并不能仅靠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这其中还包含很多其他因素。教师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对传统文化都有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的优势,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通过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他们看到传统文化的不同形式,从而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文本内容,多运用图片、音乐等更加灵活生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平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渗透传统文化,比如上课前先讲一个成语,课堂教学偶尔引用一个典故,课后讲一讲名人的小故事等,通过这些简单却有效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教学的作用与不足,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渗透传统文化的不同方式,比如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这一载体,都能实现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玉梅.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高考,2020(33):36.
[2]马碧珍.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J].试题与研究,2020(14):23-24.
[3]胡芳彬.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1):48.
[4]张立新.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J].天津教育,2019(14):90.
[5]蒋晶晶.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策略与意义[J].试题与研究,2019(0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