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何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院校不仅优化了硬件设备,还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调整。但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仍然需要更新课程设置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针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需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完善,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道路。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形式丰富和内容完整的特点,极具教育价值。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有机整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势,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美术教育内容。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校美术教育;应用;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院校不仅优化了硬件设备,还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调整。但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仍然需要更新课程设置深入推进教学改革。针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需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完善,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道路。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形式丰富和内容完整的特点,极具教育价值。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美术教育有机整合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优势,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美术教育内容。
一、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在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这个阶段中,仍然将西方艺术传统作为主导,从而严重缺乏对本土文化的重视与认同。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美院等高等美术教育机构中,传统文化研究与教育实践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开始出现于高等美术教育当中,这一发展和变迁表明了高等美术教育对传统文化这一教育资源有着价值认识上的矛盾。一元化的教育理念,严重阻碍了多种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遮盖了受教育者的想象空间与文化视野。因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应用对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文化发展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就需要专家学者在优化课程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增强课程的适应性,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与此同时,将实践活动和美术学习联系起来,能够转变学生接受式的美术学习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并且通过挖掘本土的传统文化资源,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艺术的热爱,在多元文化时代下,帮助学生树立起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当代高校美术创作与教学现状
第一,美术创作重技能、轻理论、重观念、轻文化。绘画技能对美术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功,这是基础,绘画基本功弱,再好的想法和构思也很难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可是一味地强调技法训练,最后只是一个熟练的匠人,缺乏艺术品格。在目前创作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基本功相当不错,但在创作中缺少想法,眼界不够开阔,思维禁锢,连基本的美术史都不了解。另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一部分喜好新奇的学生热衷于所谓的“当代艺术”,丢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美术创作中缺少文化含量和品位。
第二,过于注重技能的训练。对于美术这门学科来说,部分高校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并且严重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美术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教师比较注重美术技巧和技能的教学。虽然说美术技巧和技能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功,但过于偏重这方面的训练,会使得学生缺乏对艺术的深入理解,进而缺乏艺术上的创新意识。这也是阻碍中华传统文化有效应用于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因素。
三、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开发和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理念
高校美术创作教学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大纲的修订应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目标,但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复合型美术专业人才。首先要确定文化身份,再确定艺术身份,先夯实专业基础,再发展艺术个性。不要一开始就盲目定位或偏离培养目标,尤其是综合院校美术专业,由于高校美术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画家和教师两重身份,很容易按照职业画家或专业人才的方向定位教学,这样就导致了教学中过多过高地强调了专业性,忽视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社会现状来看,专业画家毕竟是少数的。
(二)打破学科的界限
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引入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将传统绘画方式引入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将审美方式引入教学中。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拥有跨文化的意识。由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博大精深的特点,想要真正将其引入美术课堂,需要推动文学和美术以及音乐的融合。从艺术角度上来看,美术和诗歌是“不分家”的,比如许多描写敦煌壁画和诗歌,宋朝时在绘制好的扇面上题的诗句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术追求的是神态美,是形神兼备。因此,想要真正传承传统文化,就需要拥有跨文化的意识。举例来说,若是看不懂《洛神赋》中的内容,便难以欣赏和理解《洛神赋图》;若是不了解宋朝的坊市,便难以欣赏《清明上河图》。由此可见,打破学科界限十分重要。
(三)利用多媒体教室,创造传统文化教学情境
在很多人看来,传统文化就是古诗词、名人字画、古建筑、民间手工艺品等看得见的事物,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十分错误、十分片面的看法,传统文化不仅有着现实的载体,也有着精神内核,并且精神内核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是对国家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部分。所以,在传统美术教学课堂中,仅仅凭借教师的言语表达和书面上的文字表达很难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充分展现,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感悟。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频繁组织学生进行写生游览,而较少的写生游览又不足以支撑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在此种情况下,多媒体课堂的出现可以有效缓解这一教育困局,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寻相关视频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更近距离地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四)要因地制宜地去探索民间文化
我国有着地域辽阔和人口众多的特点,不同地域还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在开发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寻找美术教学的切入点。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本地的民间艺术,推动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引导学生挖掘本地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学校还要给学生搭建挖掘平台,使他们能够寻求社会的帮助。比如,可以聘请民间艺人来学校讲座,对学生感兴趣的民间艺术进行讲解。还可以和艺人沟通,给学生拜师学习的机会。学校也可以积极与艺术馆和博物馆进行沟通,给予学生参观的机会。
结束语
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艺术形式更加多元化。树立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是当代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学习目标。美术创作的文化底蕴来自于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创作实践中,拓宽当代美术的思维深度与宽度,作品会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王艺霖.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1(03):94-95.
[2]李滢皎.高校美术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J].美与时代(中),2020(09):76-77.
[3]芦超.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中的思考与探讨[J].美术大观,2018(11):118-119.
[4]李大琪.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优化应用[J].知识文库,2018(15):16-17.
[5]陈淼.简析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优化运用[J].艺术评鉴,2017(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