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峰
西安工程技术学校,陕西 西安710054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人口众多,疆土辽阔,正在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进。文化自信起着重要支柱和精神引领的作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文化自信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环节。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职;语文教学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基本内容由语言、文学、文化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不再只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还应兼顾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自信。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做初步探讨。
1 文化自信是来自于民族自立自强的力量
谈到文化自信,我们首先会想到优秀的传统文化。诚然,中华民族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中走来,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华文明。文化自信是那种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灵魂和基因的传统。“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诞生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艺术家,创作了丰富的文化典籍……”这些在我国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部分。
但我以为,还有两个文化来源也十分重要,是我们之所以自信的重要源泉。一是中国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救亡图存的艰难奋斗中,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文化中极为丰厚的新篇章、新传统;一是在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形成、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的重大功能,是“教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自信一旦确立起来,就将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形成高尚的伦理道德、正确的行为操守、优雅的审美情趣,并在具体实践中规范、制约和激励人们的行动。这一功能与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要求毫无二致。
2 坚定文化自信与新课标的要求一脉相承
根据最新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三科课程建设,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的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
另外,语文教学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语文学习除了要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使用规范,形成属于自己的言语经验,并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之外,还应当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来说,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历史知识,如历史人物与传统工艺等。思政、历史与语文的相辅相成,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要求。
3 文化自信背景下如何开展语文教学
3.1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许多中职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是中职语文面临的一大困境。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中职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后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主观上认为语文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并增强针对性,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如“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板块,而这些能力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学好语文,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和职业理念奠定基础。
然而,部分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未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知识的学习意识,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3.2 利用多种手段强化教学效果
3.2.1 信息化教学手段
针对新时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创建一个优质的信息化语文课堂,让各类先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积极与中职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语文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进而制定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教学方案。
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部分教师选择用PPT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与“黑板教学”区别不大,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将各类语文知识以及互联网资源进行剪辑与整合,制作成一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课件,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知识面进行讲解。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中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将微课上传到班级学习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下载、复习,可谓“一课多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可以为教学提供“一臂之力”。教师可以在班级构建一个网络学习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上传,以供学生在线学习或者下载复习。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向教师在线提问,或者与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这样的网络交流平台,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加强师生交流和学生间互动,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增色不少。
3.2.2 阅读国学经典,坚定文化自信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做这样的尝试——每节课让学生准备一个国学小知识,每周讲解一篇《国学经典》并完成背诵任务,每月举办一次中华诵研读会,每学期让学生自由发挥出一期有关国学的黑板报,利用校园的广播、电视,与家庭沟通合作形成家校合作的模式,运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组织收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文化栏目,利用语文课的晚自习模拟节目中的答题环节,形成擂主攻擂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参与度也很高。在收看节目和答题的过程中,能丰富知识储备,对古诗词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这种方式把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变为学生的日常游戏,在听、看、读、写的结合中浸润中华文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这样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3.2.3 加强师生沟通互动
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树立榜样。“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甚至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影响。其次,教师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由衷地感到自豪,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感染力,埋下文化自信的因,结出文化传承的果。除此之外,在课余与学生多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情绪、兴趣,赞美他们的点滴进步,会使学生消除压力,信心倍增,教学活动开展起来也会更加顺畅,学生课堂上的自律性更强,专注时间更长久。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的好习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和成就,学习劲头会更足。
4 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和发展的需要,既要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达到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为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服务。既要发挥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能,也要为坚定文化自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越. 问道经典取精用宏——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列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0):46-47.
[2] 宋美超. 协同育人视角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与创新[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18-19.
[3] 陈荣生. 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J]. 西部素质教育,2016(5).
[4] 白志荣.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