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魏玲
[导读]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关注
        魏玲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一中学 1610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关注,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除了本身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音乐学习同样如此。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核心素养与音乐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音乐节奏、旋律、和声、调式等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前言: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人们可以借助音乐抒发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身情操。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而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对学生自身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强调教师注重学生各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教学方面,教师要懂得把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摒弃以往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核心素养。
        一、初中音乐的核心素养具体概念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是培养学习音乐人的全面音乐素质提高的一门重要学科。音乐素养包括乐理知识、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乐理知识,顾名思义讲的是音乐理论知识,乐理知识就是要教会孩子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节奏练习也是音乐素养课的内容之一,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多听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掌握一门乐器,理解共通的乐理知识、学习抽象艺术,加深对音乐的学习等。
        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改善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新鲜的事物总会吸引人们的注意,音乐教学同样如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改善创新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音乐知识,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是目前音乐教学关键。传统音乐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只是对曲目进行片面的讲解或是直接教大家演唱,乐理知识忽略不讲,致使学生不能真正领略歌曲的情感和意义,甚至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节拍、节奏等都一窍不通。随着课改不断进行,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也改变教学观念,懂得借鉴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等。为此,教师可以借鉴新型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音乐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比如,在欣赏《彩云追月》这首著名民族管弦乐曲时,首先为学生分析这首乐曲所采用的乐器有哪些,它的旋律是采用什么手法写的,使学生先有大概的理解。其次借助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中的音乐欣赏法,去带领学生共同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想象、分析、联想等这首乐曲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认真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以此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促使学生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
        2、引导分析音乐、体会乐曲情感
        音乐响起的同时,人们的心也跟着音乐起伏跌宕。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说:“音乐可以称作是人类的万能语言,人类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被一切人理解”。而每首音乐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情感受,能够治愈人的心灵。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中所带有的情感内容,认真、细心的去品味歌曲。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黄河船夫曲》时,借助信息设备为学生先展示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和所处的环境。

然后带领学生借助对写作背景的了解,认真去体会这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情感,使学生学习到陕北人民即使身处恶劣环境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出陕北人民对黄河的热爱,对自己的深深自豪。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认真欣赏曲目,学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能够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加深对曲目的情感理解。
        3、课堂教学生活化、拉近学习距离
        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音乐能够使人心情变化万千。但其实很多音乐作品创作背景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也可利用这一点,将教学方法生活化,贴近周边生活,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如少数民族的乐器包含:壮族的田螺笛、苗族的树皮拉管、景颇族的吐良,更有二胡、琵琶、竖琴、锣等。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曲目需要的乐器,要求学生自己利用家中现有物品锅、盆、瓢等,自行制作带到课堂进行展示自己创作的打击乐器,进而引入学习曲目《凤阳花鼓》,在教学拓展的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制作的乐器为《将军得胜令》另行改编,自行掌握节拍、旋律,要求能够透过乐器的展示,体现当时人们取得胜利的心情。
        又如聆听音乐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们了解到关于“梁祝”有很多版本,配乐也是如此。人们借助当地文化的理解来进行的改编,符合每个地区的文化。让我们意识到音乐的形成与生活方式、习惯等有所关联。由此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中所有的声响都来源越生活,只是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加工。培养学生生活化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某件事情时能够联想到有关音乐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好的帮助。
        4、举办音乐活动,提供演绎平台
        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音乐知识、演唱乐曲之外,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借助活动的举办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掌握程度。在活动参与中,学生会尽全力展现自己,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在一周音乐课堂的最后一节举办音乐展示比赛,要求每位学生必须进行表演,可以是舞台剧、演唱、乐器演奏等不拘形式。活动举办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充当维护课堂秩序,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的角色即可。如有些平时安静、害羞的男生喜欢吉他、架子鼓这些乐器,借助乐器的演绎,学生的气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或是学生自行组队音乐剧的演绎,音乐剧的准备需要学生对曲目有足够的了解、人员合理分配等。通过活动开展,在学生领略乐器魅力、音乐魅力的同时,也增加同学间的相互了解。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捕捉到每位学生在音乐核心素养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而及时有效的改正教学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有机会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特长,收获来自同学和教师满满的鼓励,加强对学习音乐的情感。
        结束语:苏格拉底说:“音乐和旋律,足以引导人们走进灵魂的秘境。”音乐带给人的影响不能用简单的语言去进行描述。音乐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和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音乐方面的培养,把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音乐鉴赏能力、审美水平及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席中权.简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智力,2021(09):19-20.
        [2]张瓅月.中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分析[J].学周刊,2021(04):15-16.
        [3]周健.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北方音乐,2020(06):183+186.
        [4]王晓燕.初中民族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17.
        [5]王丽萍.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9(12):20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