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开心词典”般轻松的学习氛围新人教版Book1 Unit 4 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陈新燕
[导读] 新人教版必修1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之地震灾害
        陈新燕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
【背景分析】
        新人教版必修1 Unit 4 Natural disasters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然之地震灾害。笔者以本单元Reading and thinking中的Describing a natural disaster--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本课时的语篇类型为报告文学,以“描述自然灾害”(Describe a natural disaster)为活动主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我国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唐山的大地震,学习报告文学这种纪实性文体的语言特征,最后完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灾害的任务。
【文本分析】
        该文本围绕“唐山大地震”这一话题展开,按照震前、震中、震后的时间顺序描述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该文本属于报告文学,语言生动,且运用了拟人、反复、暗喻、明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还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以凸显细节、增加了事件的真实感,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纪实性特点。该文本共五段,第一段描述了震前的异常现象。第二、三段刻画了地震发生时的惊人场面及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第四、第五段描述了震后的救援工作和城市的重建,其中包括全国各地的援助、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人民的不懈努力,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同时体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灾害无情,人有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学习对象为高一普通班学生,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掌握了1500~1600个常用词汇,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普通班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相当薄弱,而且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缺乏听说技能训练,接受能力低。他们阅读问题就是往往停留在字面阅读,不够深入,属于浅层次理解,以语言知识为主,阅读活动思维含量低,缺乏语篇深层的整体理解。因此亟待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强调的依托语篇,构建结构化知识,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定位及其实现途径和目标具体描述,结合高一学生的实情和新课标教材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⒈语言能力: 掌握与地震相关的词汇如injure,damage, fall down, lie in ruins , destroy,  disaster,trap, rescue等,并灵活运用以上词汇描述唐山大地震。通过语言欣赏,学生能够分析数据使用的作用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功能。
⒉学习能力: 掌握略读和细读技巧,培养语篇意识,深层理解文章结构,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特点。
3.文化意识:学生能够分析唐山重建背后的原因,树立“灾难无情,人有情”的观念,并反思这次地震带为什么会带来如此大的破坏,进而讨论遇到地震时的防护措施,在遇到灾难和事故时应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困难,并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好与地震相关的词汇描述地震。
        2、讨论遇到地震时的防护措施并树立“灾难无情,人有情”的观念,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态度,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3、帮助学生掌握报告文学兼具文学性和纪实性的语言特征,让学生学会欣赏文本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意图 。
【设计理念与思路】
        根据新版《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四方面。王蔷指出,基于语篇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知识、学习策略,与他人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个人对话,可以形成新认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等学科素养的协调发展。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意识不仅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手段,更是课程改革之必然选择。英语阅读往往停留在字面意义,缺乏深层的整体理解。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语言知识为主,割裂语篇,缺乏高层次思维的训练。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依托语篇,构建结构化知识,提升思维品质。所以,要想解决学生目前的阅读困难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从英语学科素养的出发,展开篇章分析的教学实验会是很好的尝试。
        同时《新课标》指出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因此本人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时,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出发,针对目前教学中的问题,从语篇分析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篇意识。以单元话题为依托,合理设计任务驱动课堂。同时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在任务设计过程中,不仅安排学生个人活动任务,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更强调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共奏合作之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任务目标,不断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巩固学习的信心。通过本节所有活动项目的设计,一方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学中用,用中学”的学习策略。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视听震撼,导入话题,激活思维
        开门见山播放地震视频,由两部分组成,前几秒钟是地震一瞬间地动山摇一切被震毁的场面,后部分是5.12汶川大地震后惨状的报道(英文)。
        T: What happen in this video?
        Ss(异口同声):Earthquake
        T: Quite right, it’s a very terrible earthquake. It hit Wenchuan China on May 12,2008. What happened after the earthquake?
        (也许是听课老师太多,学生有点紧张,不敢开口,并没有出现争先恐后的回答)
T:(进一步引导)From video we can see that it caused so much damage , what is the result ? You can describe it according to what have shown in the picture.
        Ss: (在教师的引导下) The city lay in ruins. Many people injured and died . Everything was destroyed.
        T :Well done. The nature is so powerful. We can’t stop it , for it’s natural disaster. But can we reduce the losses and damage if there are any signs before an earthquake.
        简评:看似简单的视频其实是在课前费了很多精力的两个不同视频的整合,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把两个不同的视频剪切连接成一个流畅的视频,保证了课堂的整体效果。同时用中国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导入,这个情境在本节课乃至本单元的导入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情境,随着教师提问的引导,学生在不自觉的感受了本单元的主题“earthquake”以及它的破坏力,为理解唐山大地震做了很好的铺垫,给学生以视觉上的震撼。如果代以教材中的warming up内容,用两张图片想象地震造成的破坏,就有可能让学生感到乏味和生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学片段二:自我设计,体验合作,拓宽思维
T:(学习完地震造成了的巨大破坏后)Facing so great damage, Did the survivors in Tangshan give up the sad city and go to live in other places?
Ss:(很肯定地)No.
T:what did they do then? Now listen to para 4, after listening ,work with your partners to raise one or two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then ask whoever to answer your questions.
Ss:(播放完录音之后)小声地讨论着,,,
T:Any volunteers?
S1: How many soldiers were sent to help the rescue workers?
S2:(此学生让他的同桌回答问题)150,000 soldiers。
T:well done. Anyone else?
S3:What did the army do ?
S4: They organized teams to dig out those who were trapped and to bury the dead.
T:(两组学生问答完后,教师做总结) Well done . The people there didn’t lose heart , they overcame the difficulties to rebuild the city. Slowly.What does it mean?
(没有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Let’s have a look at the new Tangshan(用四张漂亮而现代的新唐山的照片展示the city began to breathe again)
 T:(趁热打铁)So all hope was not lost. Now do you know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is paragraph?
 Ss:(水到渠成) All hope was not lost.
简评:此环节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创设开放性的课堂,开拓学生思维。
教学片段三:精设情境,激发兴趣,愉悦氛围
T:(学习完教材内容后)Well I think guess you must be very tired after learning so much . Are you tired ?
Ss:(小声地)A little .
T:You dare not voice loudly, actually you are tired, but don’t worry , We are going to play a game to relax. 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 (Show the picture of Wang Xiaoya)
Ss:(兴高采烈地)Yes.  在轻松的气氛中引出了王小丫节目《开心词典》。
T:Suppose I am Wang Xiaoya, you are taking part in Happy Dictionary. Here are the rules.First, they are some items, choose one. Second, one gift for one question.If you can give the correct answer, you can get the gift which the picture shows, but if you can’t find out the answers, never mind , you can ask your classmates for help. Third, the others shoud watch, listen and think carefully and decide whether their answers are correct or not. You are the judges, if you think their answers are correct, they can get the gift. Any volunteers to join me?
        Ss:(教师宣布完规则之后,小声讨论)没有人敢第一个站起来。
T(点名叫了一个同学)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 Which gift do you like?
S: The dictionary
  (字典链接的是choose one picture to describe the signs of the earthquake,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内容很容易地得到了他想要的字典。)
Ss:(看到他轻而易举到得到想要的)争先恐后的举手参与游戏。
此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跃跃欲试,积极主动发言。
简评:在前面一系列的语言和知识的输入之后,教师不落俗套地通过游戏实现任务设置,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任务目标,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巩固学习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避免了复述课文或完成对话的机械,学生不用被动的接受教师安排好的同一个任务,而是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寓教于乐。学生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了语言输出,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附游戏题目)
        
      

【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节课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从教学手段上都实行了创新设计与构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英语能力。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地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英语学科素养出发,展开篇章分析的教学实验,强调依托语篇,构建结构化知识,提升思维品质。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学生主体地位明显、突出;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在轻松、快乐,又充满激情的课堂中,完成了本节的学习任务。全面地练习了学生的听、读、说的能力。这是本节成功的一面。一节课下来,也存在很多问题。
        1.在导入阶段,观看完地震视频后学生不能用英语表达出地震造成的后果。我有些操之过急地替学生说出lie in ruins 这个词汇,只有少部分同学理解这个词汇,毕竟它是本课时的新词,就算是优质课评比学生不可能像上课教师那样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可鼓励学生先用中文说出后,教师再给出lie in ruins,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还有在引入本课时用到的和地震有关的单词injure, damage, fall down, lie in ruins , destroy, disaster, trap, rescue后应该带领学生朗读,加深印象,进一步落实抓好词汇基础。如果能做好以上两步就不会使课堂刚开始有点沉闷,没有在一开始就调动气氛。
        2.在最后一步的分组讨论如何地震发生时不同的情境下求生时,下课铃声打断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氛围,没有机会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师也没能从德育高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很是遗憾。主要是在巩固所学的输出部分的开心辞典游戏部分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即使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参与,教师当时应该把握时间,适时停止而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那就不至于在铃声中匆忙结束本课。
        3.课堂设计构思新颖,但部分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太高,导致不能引起所有学生的共鸣,比如在各用一个单词signs, damage, rescue总结三部分的大意这一环节,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说出来,对于普通班的定位过高。
【教学反思】
        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几个问题引发我去进一步探索:
        1. 多角度进行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的角度不只是篇章结构,还可以从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评价阅读内容、猜测作者写作意图等角度分析语篇。教师心中要有语篇,在日常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字词和语法的讲解,更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教师要抓住课本上好的文章,尤其是要巧妙使用文章后面的阅读策略部分。但是,教材上的文本容量不够,所以教师要补充阅读材料,增加课堂容量,以期增强语感,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要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边读、边思考。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充当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学生要学会独立的获取信息和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学习终归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法替代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所以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教法及自身教学风格,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永葆英语课的新鲜、趣味、活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注重教学方法,要重视让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