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梅
茂名市第十中学 邮编:525000
摘要: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因为初中生物学这门学科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该学科需要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需要学生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肯定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之中,积极回答教师问题,主动和同学交流学习。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参与式教学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生物学教师,通过近些年对初中生物学教学的研究发现,当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的要求以及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思考分析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营造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让生物学成为每一位初中生都感兴趣的学科。
一、现阶段初中生物学学生课堂参与性的现状分析
(一)不爱举手发言回答问题
在小学阶段学生为了能够展示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回答问题,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比较融洽[1]。但是到了初中之后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现象渐渐少了,当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都是愁眉苦脸的思考或者低着头,很少会有学生自信的将手举起来。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只能随机点名回答问题,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被动式的学习,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二)学生缺乏科学思维的参与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参与到课堂之中,不仅仅是需要语言和智肢体动作上的参与,实际上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参与。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该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表现出思维和应用的特点。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他们习惯于学习直观的知识,习惯于单一的演算,所以到来初中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主动的对问题展开思考,结果就造成学生表面参与了学习,但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主动去思考分析问题。
(三)教师忽视多样性参与的引导
部分教师对学习的参与性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一定是配合教师的问题回答,参与课堂中教师所组织的交流讨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课堂参与形式,都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一问一答的参与。或者学习单纯的小组交流问题式参与。学生所展现出来的课堂参与形式比较单一化,要知道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对于新鲜感很强的他们来说,单一的课堂参与形式,很快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研究
(一)信息技术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 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初中生物式研究自然界当中的表面的自然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的情境还原给学生,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其中学习。
而信息技术作为当下最为热门的教学工具手段,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所以在开展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着使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原本的情境还原出来,激发学生对情境的兴趣,随后再主动参与思考情境中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细胞的结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动画,动画里面展示的是一个食品加工厂,该工厂有很多个部门和车间,这些部门和车间都执行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有的办公室是负责整个工厂的指挥,有的车间专门是通过锅炉来产生能量,有的车间利用原料,以及吸收能量好进行食品的生产等等,总而言之每一个细胞的结构,都通过相应的情境将其取代。学生对动画内容非常感兴趣,教师顺势利导,告诉学生实际上我们人类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完成这一整套的生产过程。在信息技术的刺激下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对细胞的结构非常感兴趣,都想认识一下细胞的机构有哪些特点。
(二)开展教学小游戏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
部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差,主要原因是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了解初中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表现出很明显的盲目性。甚至有的教师一昧的照本宣科进行教学,严重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设计一些游戏活动,鼓励学生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例如在复习动物的类型和特点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将班上学生分为四人一个小组,在本堂课上开展一轮:“撕名牌”的小游戏,实际上就是让每两个组进行对抗,互相撕名牌。当通过抽签决定好进行互相撕名牌的组后,教师为每一位学生方法一张名牌,名牌上写上了某种动物的名称,以及该动物的特点,比如有一位学生抽到的名牌上写上了涡虫及其相对应的特点,还有的名牌上写上了家鸽,但是最后所写的却是草履虫的特点,所以有的学生的名牌上的动物名称和特点相对应,但是有的并不对应。所以每一组的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找到对方一组中,哪位组员背后的名牌没有一一对应。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撕下的卡片最多而且准确率高,在游戏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比以往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开展户外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创新的特点,让学生体验生物这门学科的新颖性,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的枯燥。户外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学科,教师将教学迁移至户外,在户外寻找相关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户外展开学习,释放学习压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讲授:“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森林公园的阴暗潮湿的地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开始在这块区域内寻找葫芦藓、肾蕨、铁线蕨等各种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并要求学生观察,当学生有了亲身观察后,学生对这些植物的结构特点就会参生好奇心,比如孢子囊在哪里,它们繁殖是否可以离开水。随后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主动聆听教师的讲解。
三、结语
新时代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应该要围绕学生终身之发展,结合学生发展之需求来展开,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情境创设、教学互动游戏开展和户外教学模式等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参考文献
[1]田莉.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