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菲 银霞
四川工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等学校教育提出“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信息传播极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外思想、文化、理论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坚定价值观念、如何坚定政治信仰等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到立体化育人,把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在一起进行课程思政,是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 案例教学 平面广告设计
一、案例教学在思政课程中的优势
高校教育体系主要是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不仅需要对专业课程讲授理论知识,更是需要对主流的社会文化、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强调、引导,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进行,在课堂中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充分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利用案例式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及批判意识。案例式的信息导入,能更好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不会造成“叛逆”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完成价值观念的引导。
同时案例教学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教学案例往往是选用行业当下最新技术、最新表现形式或者热点新闻等作为背景进行讲解,具有时效性强的优势。
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案例分享,通常是在老师抛出某个问题、提出某现象或者是展现新技术产生的视觉呈现,利用问题创设场景,注重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进行师生互动,实现互补教学。处于自媒体时代的当今社会环境,特别是大数据分析无处不在,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也更加的多样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可能与老师的信息获取存在着些许差异。加上大数据分流,在面对一个案例时,不同的人认知会出现差异。这样在案例教学中,充分利用讨论环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原始知识累积自由发表观点或看法,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真实性。在实际教学时,真实的案例的选择通常是选择某一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进行分享,相对与冗长、乏味的理论知识,更具有趣味及说服力。比如可以通过分析与讨论真实的广告设计案例,可以让学生理解广告背后的逻辑思路,培养学生的策划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市场对广告或者是广告人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在《平面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平面广告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教学设计时,利用平面广告设计这门课的先天优势进行课程思政——公益广告。公益广告致力于受众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这就使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高度的契合性。这不仅达到了专业知识教育目的,同时间接地、自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
在该门课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在课程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影响较为突出。以广告课程中思维训练为例,不仅讲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及其逻辑,启发同学们发散思维,还通过案例实践训练,隐含了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内容。例如,在头脑风暴的练习中,选择在设计界比较有影响力的比赛——靳埭强设计奖——进行练习训练。
靳埭强设计奖一直致力于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该比赛的命题都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强烈热爱。借此比赛命题可以让学生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文化,并对其赋予全新的概念和表现。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以“2020年靳埭强设计奖的主题——尺度”为题,引导学生对“尺度”这个命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并通过讨论建立对该命题的认识,可以对其进行从古到今的探讨。比如可以从古诗中的:“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可以表达中国悠久的度量衡制定,并且一直被后人衍伸作为看待事物的标准,同时平等、公正亦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达。
还可以从中西方对尺度的不同论说,不论是客体对主体精神的感官影响,还是主体对客体存在本源的思考,人作为其评判的主体,同一事物必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尺度差异。亦或是把尺度引申到意识洪流,表达当今社会的复杂、多变、融合,观念与思想不断迭代更替,人们心中的“尺度”皆有所不同,由浅入深的让学生理解“和而不同,和谐共处”的中国文化底蕴,在多元文化下兼容并蓄,以大国的包容性彰显我们的文化自信,促进各文化传统的繁荣与向上发展,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大国情怀。
如上述案例,在课题分析与探讨中,引导学生求索正确的认知与价值取向,在展现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同时,引领学生创造文明的新风貌。这种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仅让同学掌握了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形象的思考方式,完成了专科课程的知识教育,还在讨论与思考中,了解了相关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等知识。这不是僵化的对思政教育进行解读,而是在学生探索课题内涵时,便自我完成了思政教育,真正做到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三、案例教学法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分析
学校作为一个学习的空间,是一种提供营养液的母体,为学生提供“氧气”,提供去选择的可能性,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去思想、去学会思想。案例教学法不是强行的对学生进行相关案例的内容灌输,而是在教学中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独立决策能力。所以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与教学方法之间的不同可能性。比如利用热点案例讨论来导入专业知识理论,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同学们对内容产生兴趣,进行探讨和思考,从而完成专业教育和政治思政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及元素,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案例,形成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
在教学上,专业课老师应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专业需求,在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把案例教学法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而不是简单的陈述案例陈述或讲解,要引导学生讨论,带着问题去探索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感染力。
四、总结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 不断改革创新, 只有通过积极有效地教学手段, 多样、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德林.案例教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6.
[2]杨慧民.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基金项目:此课题为2020年度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中心)“从案例教学探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以《平面广告设计》为例”一般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MBXH20YB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