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芳
陕西省宝鸡市斗鸡中学 721000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均是应试教育体系,因写作比例在高考命题中较少,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在很大程度上相互隔离。本文基于此方面现状分析,提出了“阅读实现写作积累”、“有目的地篇章训练”、“开展多元阅读练习”、“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等策略,以在提供参考的同时,激发学界、教育界继续探讨,促进两者结合。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
在我国,英语被定义为外语,因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环境,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有机融为一体面临较大困难。但在核心素养培养情境下,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更需要合二为一。本文在简单分析当前相关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策略,以实现两者的无缝融合,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保障。
一、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整合现状
自“语数外+文综”提出以来,虽然有些省份地方的高考英语加大了分值,写作受到了一定重视,但从根本上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即使在“3+3”高考模式,写作于英语高考命题中的分值比例有了大幅提高,在教学中写作虽然没有像以前一样被“束之高阁”。但文献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两者仍未合二为一,作为语言主要输入形式之一的阅读并未对写作输出起到根基作用,两者更谈不上相辅相成。2
在教师方面,一方面,未从阅读与写作整合的角度对学生加强引导。出于应试考虑,通常是“见题讲题”,即在分析英语试卷时,为学生讲解一下写作要点或者应注意的语法现象,又或者于考试前对学生进行突击训练。另一方面,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也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两者的融合,不但未能引导学生为写作积累“高级”单词、“地道”表达及优美句子,而且也未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阅读写作整合策略。再就学生来说,因为缺乏恰当引导,本身更缺乏把阅读与写作相整合的意识,也因此更不会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单词、学习句式,写作的布局谋篇更无从谈起。加之自身阅读量少,阅读策略缺少,最终只能导致写作水平低。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看,语言知识构建与能力培养是基础,对其他方面至关重要。在写作水平低下,能力不能提高的前提下,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培养自然而然便受到消极影响。
二、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整合策略
把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发现,基于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形势,在高中阶段,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建议采取这样一些策略:
(一)阅读实现写作积累
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来讲,单词、表达、句式是基础。但目前高中英语未开设专门写作课程的情况下,更需要在阅读中加强学生在表达方面的积累。为此,应充分发挥课堂阅读教学重要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在单词、词组、句型、优美句子等方面进行积累。3首先,应尽可能发挥教材语篇的主要依据作用。按“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写作通常以应用文体裁为主。目前高中应用的教材,包括人教版旧版教材在此方面均能很好地充当“供给站”的作用。
例如,各册教材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均在保持承递的同时,分别涉及到自然灾害、节日、人物、动植物、生命教育等。对于这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但所谓积累,并非完全仅于单词、句子方面,更应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文章的结构意识。在整个英语语言中,整篇文章通常热衷于按“总分总”的结构开展。段落也在极大程度上沿袭了这种文章结构,即便不是如此,通常第一句话多为主旨句。对于这些,均需要在教学中予以强化,以助其实现意识积累。当然,限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提升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实现相关积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适宜自己的阅读策略,以扫清其在自主阅读中的障碍,实现课堂内外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二)有目的地篇章训练
相比于阅读,我国高中学生英语普遍写作能力较弱。为使二者协同进行,需要以写作为导向,开展针对性的篇章训练。4但此方面,并非是单纯地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而进行不同策略的阅读训练。
相反,其更多地是指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写作结构的把握而开展针对性的篇章阅读,使写作真正地实现信息传递、思想交流,尽可能地改变当前“词汇+语法”的不力写作。
除了此前所述的语篇、段落结构,教师应特别强调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语言逻辑。相对于汉语写作,英语写作更强调上下文之间的起承转合。但这种起承转合并非仅仅是通过几个所谓的连接词“so”、“but”、“and”等去连接,而是更强调句子彼此之间意思上的“耦合”。这是英语写作与汉语写作较为差异的地方。从对学生写作进行案例分析发现,除了词汇贫瘠、语法错误,各句意明显缺乏连贯性是另一普遍硬伤。为此,必须在阅读教学与练习中进行目的性篇章阅读训练。但限于课堂时间有限,加之因受汉语思维影响学生对此方面的认知水平存有较大不足,教师可适当地于课外开展“微课”教学,专门就如何从阅读中汲取写作营养进行碎片式学习。实践表明,通过教育科技的运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复杂的英语句子结构、逻辑关系,也相应地更能把其学以致用。
(三)开展多元阅读练习
以写作能力提高为导向,把阅读与写作进行整合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写作用材积累,包括单词、词组、句子以及语言逻辑与语篇结构等,即使学生已经有所意识,也需要消化,才能日久弥坚。为此,需要开展多元的阅读练习,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阅读中加深理解,为进一步实现阅读与写作整合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为确保语言学习效果,教师均尽可能地强调英语朗读,但实际上,默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相应的效果。相对于大声朗读,学生在默读时更有时间予以思考,从不同方面关注写作素材、句子逻辑与语篇结构。当然,大声朗读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在学生意识中已确立阅读与写作融合机制的情况下,得益于朗读中形成的语感,学生更容易在写作中“文思泉涌”、“出手成章”。当然,在当前教材语篇内容信息较为丰富的条件下,教师应精心挑选出一些精华语篇与段落以供学生大声朗读。而且,即便朗读,也有多种形式可供选择,如“最大声朗读”、“最丰富朗读”、“最齐整朗读”。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相对于此前所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是在高中阶段实现阅读与写作整合的重要策略。但限于学生整体写作水平较为薄弱,在此方面有必要多元实施。为逐步提升学生对写作的信心,可首先从“仿写”开始。顾名思义,即指把阅读中遇到的句子、段落进行“仿写”。从实际教学来看,相当数量的教师均在不同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了仿写,但多限于句子仿写,而且通常围绕句子结构仿写展开。相形之下,较少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仿写。二语习得理论表明,对于二语学习者、外语学习者,写作意识的建立与能力的提高均较为困难。为此,学生“仿写”可按从表达仿写,至句子仿写,再至段落,甚至语篇仿写的过程逐渐实施。例如,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均出现了“hand-made”、“warm-hearted”的表达,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结果便有了“machine-made”、“heart-made”以及“cold-hearted”这种活色生香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再向其他层次的仿写进发。
等学生具备了一定仿写能力,再引导其开展不同形式的写作。此方面同样需要循序渐进。首先,可引导学生按单词、词组、表达、句式、主旨句等进行造句。然后,在引导其进行段落、语篇写作。当然,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提升兴趣,可引导其以自主合作的形式进行各种读写结合练习,学以致用。
结语
语言输入假设理论表明,任何语言学习,均应是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融合。其中,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输出又是输入的结果,但两者同时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此情境下,高中英语需要大力探究阅读与写作的整合,以在促进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保证核心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斑斑,邢菲,王海啸.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英语教育发展及研究的回顾与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021(003):56-64.
[2]严娟.英语阅读驱动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 000(021):32.
[3]卢蓓蕾.高中英语写作中读者意识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5, 000(009):40-43.
[4]邢文骏.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