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说教 重在养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王红艳
[导读]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一个教学的基础
       王红艳
       大庆市林甸县第一小学 166300
       摘要: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一个教学的基础,而且遵守道德与法治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互相关联的重要思想,生而为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遵纪守法的人,所以作为一名老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公民也是我们的责任。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说教,更重要的是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以后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引言:小学这个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重要节点,学生开始学习外界的各种知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对思想品德课也有了新的要求,以“不在说教,重在养成”为主要思想,发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以德育为先,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
一、当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德育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仍然有不少的老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把语数外三科当做学习的重点内容,一切以成绩为先。不少思想品德老师都会“被请假”,将每周仅仅一节的思想品德课上成文化专业课,或者是上品德课的过程中只注重说教,简单地讲一下课程内容就让学生上自习,并不是真的说要交给学生什么知识,就像是在应付公事。这种方式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没有学习动力,也不想听课,这些行为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德育的培养。所以思想品德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且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实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培养他们养成良好品德的重要节点。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早熟,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学生接收到的信息良莠不齐,他们不能准确地判断事情的本质影响,所以更需要老师去给他们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如此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有自己的判断,不被外界所影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新时代好少年。所以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越来越迫切,促进所有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础。
三、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


3.1 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老师进行思想品德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身体力行教给遇到问题他们应该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文字类型的知识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因为他们会觉得枯燥无味,不能记忆深刻,所以老师应当适当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对课程的学习有兴趣。首先要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任意妄为。现在的学生有好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亲戚都对他们关怀备至,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这样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可以,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所以这就需要老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比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学生如果被捉住就不能继续玩游戏了,如果有的学生不理解,就要告诉他应当遵守游戏规则,如果破坏了规则,这样对其他学生也不公平,如果还想玩,可以等到下一阶段继续玩。这样从一件小事或者从一个游戏中就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其次要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的思考。身处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观点,我们应该教会学生,面对这些事情时,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做人应当有一套自己的准则,面对他人的观念,可以借鉴但不要盲从,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在课上给学生观看目前的一些社会实事,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或者写一下自己的感悟,让学生有自己的价值观念。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
       身处社会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感,不管是在学校或者是在外面。在学校要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比如要共同维护校园班级的环境卫生,只有共同行动才能创造美好家园;要有班级荣誉感,共同为了班级而努力,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维护学校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责任。在校外也是一样,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就要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从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从小培养道德与法治意识。用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对知识更有熟悉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进程更有帮助,也更容易理解他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总结
       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小学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这为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老师应该重视起来,改变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培养,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面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坚守自己的本心。学会用生活化的例子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有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提高道德与法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让所有人都重视起来,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促进他们未来很好的发展,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刁丽珍.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8):59-59.
[2]颜娟. 不在说教,重在养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J]. 中外交流, 2019, 026(044):355.
[3]陈建伟.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天津教育, 2020(11):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