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娇兰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北二小学,广东 梅州 51413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智力以及潜力开发的关键阶段,为了使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以及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教育部门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为学生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小学合唱教学不仅能开发学生的艺术天赋和音乐潜力,还能使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演示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课堂变得有趣,还在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以及优化师生的课堂关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演示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将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联系在一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又能拉进师学生间的距离,还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缩小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使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更透彻,使小学音乐合唱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
关键词:演示教学法;小学;合唱教学
音乐学科作为学校教学中主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新的教育教学时期其在教学和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就对音乐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选择课堂演示的教学方法将音乐知识讲授与学生培养计划相结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和有实效性。
一、演示教学法的特点
演示教学法主要具备以下特点,首先,演示教学法具备形象性以及直观性的特点。传统课堂上教师需要运用教学语言讲授知识,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讲授自主摸索相关知识,而对相对抽象的知识,由于一方面小学生的智力以及理解能力不够,另一方面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一些学生不愿主动探索及思考。对此,教师必须注意课堂知识的形象性以及直观性,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讲授知识,使学生简单明了地掌握相关知识。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演示教学法具有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能帮助教师将知识更加形象地讲解、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方向,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以及技能。其次,演示教学法还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即对知识的讲解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可以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使其融入教学。演示教学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会知识的真实性,置身于知识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合唱教学中应用演示教学法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推进以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涌现,演示教学法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在传授知识方面有更强的直观性,可以使教师更加直观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演示教学法运用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后,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比较抽象的音乐合唱知识以及演唱技巧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相关的音乐合唱知识以及合唱技巧,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技能的效率。
(一)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合唱教学与常规音乐教学相比具有较高的难度。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将演唱技巧与演唱方式传授给学生,还需要锻炼学生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能力,提高师生、生生间的默契程度。在一场完整的合唱演出中,声音能够将学生间的默契程度真实地呈现,对合唱质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教师通过演示教学法能够更形象且直观地组织学生排练,有效提升学生在合唱方面的综合素质。
(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合唱教学对学生的演唱能力并无硬性要求,但教师仍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保证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不出现漏拍、跑调以及忘词等情况,维护合唱教学整体的和谐性。教师应用演示教学法能鼓励学生释放心中的情绪,激发学生勇敢歌唱的心理,让其在大众面前无所畏惧地展示自己。同时,音乐课中通常只有一名教师,其无法照顾所有学生的情绪,而运用演示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与氛围下获得更真实的合唱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合唱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演示教学法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情境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改革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发展途径,教师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曲目的不同形式,为学生构建不同的情境模式。在整首歌学习完毕后,教师需要对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着重讲解,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对合唱技巧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合唱技巧
新课改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能动性。在小学合唱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演示,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三)结合多媒体,巧用游戏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文字编辑功能对歌曲中的重要歌词或者特殊节奏语句进行标注,并配以生动的图像,能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与记忆,有助于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每一句歌词中字与字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发音联系以及吐字技巧。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标准的歌曲原声,并在欣赏原声时,与自己的演唱对比,找到自己演唱的不足以及缺点,及时改正。同时,教师在进行合唱练习时,可以结合游戏因素强化学生的练习效果,将男生和女生分开,男生唱一句,女生唱一句,男女生共同完成歌曲中最难的部分,以此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四)将教学目标落实与标准歌唱演示相结合
小学音乐科目的教育目标是与学生的全面培养计划密切相连的,所有在小学音乐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于具体音乐歌曲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将歌曲难度较高的音乐知识内容运用多媒体影音标准歌唱演示的方式,做到音乐知识讲授的差异性。这样学生在音乐歌曲知识的学习中,就能通过有效音乐练习的方式,加强对于音乐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生整个的音乐学习效果和教师的音乐课堂整体效果也会得到增强,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发展。
综上所述,将演示教学法应用到小学合唱教学中,有利于拉进师生距离,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合唱中加深对合唱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晨.演示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情感读本,2018(21).
[2]王玉玲.演示法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应用[J].情感读本,2018(15).
[3]崔琴.演示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尝试与应用[J].情感读本,2018(3).
[4]?朱榕端.对音乐“演示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福建教学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