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关键能力,探寻高效备考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林金宗
[导读] 高考对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从根本上践行了国家倡导的立德树人育人的教育目标
       林金宗
       福建安溪第一中学   362400    
       【摘要】高考对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从根本上践行了国家倡导的立德树人育人的教育目标,并且把对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落实到服务于选拔人才的高考中。为此,在新高考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并以提升学科关键能力,统领教学和复习备考工作,是一个非常有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在2020年高考全国卷对政治学科关键能力考查的分析和思考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复习备考效率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科关键能力;高效备考;策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学科的关键能力定义为五个层次的目标,即辨识和判断、分析和综合、推理和论证、研究和建构、反思和评价。学科的关键能力就是支持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推动新课改必须具有的能力。笔者认为,"关键能力"是考查学生特有的专业学习素质:即通过深入的思考,分析研究,交流和合作,运用所有的知识来解决当前社会发生的问题,以适应当前社会变迁的能力。
       1、学科知识“大概念”化,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余文森称“大概念”是:“一种学科思维方式、学科思想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最能转化为素养的知识。”可见,学科“大概念”可以指学科理论知识,也可以指学科思维、方法、观念。“大概念”是相对于众多的“小概念”而言。笔者认为现代的教育应该以“大概念”为核心,统领关键内容,一是可以避免复习知识的碎片化和孤立化,实现教学内容的“少而精”;二是以“大概念”为支点,构建知识体系,建立学科思维,引导自我探究,突破知识边界。如在复习《政治生活》第三单元时,从国家意志层面找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学科“大概念”,并统领整本书的前三个单元。首先确立“大概念”为核心,坚持系统优化的策略,构建复习知识体系。其次确定“大概念”统领下的三个“小概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第三由三个“小概念”牵引组建更细的知识体系。如围绕“坚持党的领导”组建知识“党的执政地位、性质、指导思想、宗旨、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党的建设、党员党组织的作用……”;围绕“人民当家作主”组建起“根本原因(国家性质)、根本保障(1个根本+3个基本政治制度)、重要内容(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式)……”。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融会贯通迁移应用,以庞大的知识系统应对“万变”的高考试题。真正提升学生驾驭知识的学科关键能力。
       2、答题思维可视化,突出备考的应用性
       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实现学科育人和服务选拔人才的重要路径。新高考体制下,高三复习备考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点关注答案,转向重点关注答案的生成过程。考生只有摒弃依赖答案的感性积累,而提升理性的解题思维能力,方能应对万变的题目和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在讲题时要把“答案生成过程”这一隐形的逻辑思维清晰可视化,真正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掌握解题思路。那么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哪些解题思维呢?笔者针对选择题的特点总结了“找关系”的思维方法。首先,运用语文阅读的“主谓宾”方法找出材料中的中心意思以及设问的主旨(设问的指向),这一步明确了背景是什么、问什么的问题。其次,题肢“找关系”的排除法。

一是排错法:运用“主谓宾”找出题肢中主体和行为的关系搭配是否准确,排错选对;二是排异法:也是运用“主谓宾”找出材料、设问和题肢三者描述的关系搭配是否准确,是否是正相关,选择正相关的作为答案。而针对主观题的题型,要巧妙运用事实、问题和理论三种逻辑或者“三段论”进行推理论证。如上文分析的2020高考全国卷文综政治38、40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生成过程。通过把答案生成过程的思维可视化,有效达到训练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挖掘试题背后隐藏的思维规律,真正起到涵养学科关键能力,提升高三复习备考效率。
       3、时政热点议题化,提升备考的综合性
       如何运用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社会生活情景中的问题挑战,是评价一个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表现,时政热点成为涵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2020年高考全国卷每一题政治试题都是以时政热点为背景,如:“一带一路”“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大数据”“区块链”“环境保护”“新冠疫情”等。因而,在高考复习备考中,教师应该围绕年度国家重大时政热点创设议题式课堂教学,将书本知识有温度的、合乎逻辑的融入社会情境,让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学生脑海里“润物细无声”。例如在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政热点时,我们可以开展议题式教学。首先确定主议题:正确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和颁布。其次设计几个小议题,小议题1: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现行民事法律制度规范的关系;小议题2: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原因;小议题3:怎么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贯彻落实。(这一过程需要围绕情景材料设置小议题和学科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合作探究,学会结合所学知识交流分享成果。)最后,需要通过准备以议题为材料的试题进行检测,真正将议题教学成果转化为解题能力,达到培养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的新课改和新高考,高三政治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和研究高考对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在复习备考中加强顶层设计,以涵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为统领,努力为提升高三复习备考效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恒富、周步兵.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关键能力的检测及其启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9):60-62.
       [2]张明林.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  构建一轮复习知识体系[J].教学考试, 2020(5):59-61.
       注:本研究为“福建省安溪县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小课题《高中政治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AX2020—033”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