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课证改革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王丽萍
[导读] 在幼儿园教育不断发展下,幼儿教师团队综合素养的提升
        王丽萍
        辽东学院 辽宁省丹东市 ?118001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不断发展下,幼儿教师团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无论是大专还是职业学校,都应该按照教师资格证考试相关要求,有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有效改革,从而促进课证融合发展,使高校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为幼儿提供更加优秀的教师资源。现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高校应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效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效率与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课证改革的策略,让课证融合改革得到发展,使学生更符合幼儿园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考试;课证改革;学前教育

前言: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不断改革下,高专与大专学生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都需要相应的考试,这样能够有效控制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使幼儿能够接受更加优秀的教育[1]。但这对学生来说却提高了从业的门槛,因此高校应该通过不断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真正做到课证融合,使学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几率提高,也让学生专业水平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有效实行课证改革能够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更加明显,为国家提供更多专业性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师资格证考试下课证改革的必要性
        幼儿教师的职业准入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教育的专业化。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在全国统考的内容与方式明确下,各个学校也要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这样既能保证学生通知性的知识能够得到系统性地教学,也能让专业课程进行良好的课证融合改革,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效率与质量。在新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下,部分高校免试的资格被取消,这让师范类专业的招生更加被动[2]。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学生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因此高校更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的方式,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下,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新生,严格遵照《专业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制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有效提高专业课程教育的质量。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一般分为笔试与面试两个部分,其中笔试部分既有“保教知识与能力”也有“综合素质”的考核。面试部分则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学设计、职业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依旧有部分高校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部分高校以前的学生不需要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比较松散,而突然需要进行考试了,其课程针对性却显得小了很多,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大量知识,但真正考试能够用到的知识却只有少部分,这样很难让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3]。其次,部分高校对学生师德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不能符合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也对学生从事相关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高校为了给学生一定选择权,进行专业技能教学中,学生更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专业特长,有的学生会选择古典音乐而在幼儿教学中却连儿歌都不会演唱,这严重与幼儿需求不符。最后,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实习教育不足,高校与幼儿园合作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太多,不能做到有效的指导,更多的是让学生观察幼儿园教育的环境,不能发挥实习的真正意义。
三、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课证改革的策略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下进行课证融合改革,不仅需要高校针对通知性知识进行强化教育,同时也需要加强实践课程与完善评价体系,从而达到课证融合的效果,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育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进行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从而更好的设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基本素养教育,提高学生通知性知识的了解
        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对学生进行教师综合素养的考核,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需求设置相应课程。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师德教育不够关注,认为师德教育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关系不大,但从其笔试科目不难发现,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文化素养的教育,因此在课证融合制度下,教师应该强化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保证学生通知课程中文化素养的教育[4]。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通常只有公共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等三个教育模块,而这三个模块对学生的师德教育显得薄弱,因此教师应该增加素质模块教育,强化学生的师德教育,保障学生通知性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让学生具备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符合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需求。
(二)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育中,对实践课程的教育多数决定与教师的实际经验,因此教师水平不同实践课程教学的效果也有很大差距。在高校实践课程改革方面,教师也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式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方面进行改革,加强集体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面,教师可以采用“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半,然后顶岗实习半年,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地增加学生时间课程的时间与质量,然课证有效融合。教师也可以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示范幼儿园基地,让学生在幼儿园实习基地进行相应的实习作业,设计课程,演示学前教育课程的教学等,这样既能让学生符合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也能使学生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发挥更好的水平,为学生入职打下坚实基础。
(三)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测评方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对学生课程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过程中,也要充分尊重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要求,有效调整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通过终结性考核与动态性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统一的评价[6]。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抓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在评价过程中更多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具有更强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性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高效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通过“抓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能考查学生应变能力,让学生语言表达、反应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提升,也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使课证融合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结束语: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进行课证融合改革,不仅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也要让教师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设计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策略,有效提高课证融合的效率与质量。作者通过对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课证改革策略分析,意旨为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为培养更多优秀幼儿教师而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苏一波.教师资格证改革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证融合”的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观察,2020,9(16):124-126.
[2]张瑞.欲使银河落九天——论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如何实施《声乐》课程改革[J].北方音乐,2019,39(10):114-116.
[3]曹彤.教师资格证改革背景下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J].知识经济,2019(07):102+104.
[4]范永丽,滑红霞.国考背景下师范院校“课”与“证”的博弈——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4):46-48.
[5]于洲.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证岗赛”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0):234+236.
[6]潘秀萍.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