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整合应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陈志忠
[导读]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老师而言
        陈志忠
        福贡县石月亮中学
        摘要:当前,我国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老师而言,数学知识的教授不应该是死板硬套的,为教而教的数学只能是枯燥无味的,应付考试的数学,根本没有它真实的存在意义。在基础教学工作中,怎样更好的融合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融入真实的生活学习,理解数学相关知识的奥秘,实现真实生活的数学知识运用,成为了老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实际;课堂教学;有效融合
        新课标教育教学工作指出,要更深层次的强化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理解,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分析,用数学的角度看问题,基于自身数学知识掌握,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数学的生活化以及生活的数学化理念。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一句教育至理名言:“教育就是生活。”其实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生活化教育,或者教育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同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起来,或者在生活中运用相应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理想教学理念。
        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明确数学生活化内涵
    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涵义是要教授这个科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教材和社会生活的内在关系进行充分的揭示;激发学生在分析解决书本内容的时候根据社会生活来进行必要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书本知识同社会生活的联想和价值意义,让自己成为具有较强社会生活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数学生活化教学不是单方面的,是将学生的社会生活、审美生活、情感生活以及道德生活集中在一起,建构知识性应用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对生活进行了解,同时要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同具体知识理论系统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交流互动,教师起到必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进行全方面学习。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应该说也是学生生活中的地方。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知识的学习应当更好的结合生活实例开展,引导学生将实践与学习相融合,实现抽象知识与真实案例的综合运用,逐步提升学生学习层次,实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运用生活化情境知识导入
         老师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生活案例的引入,如此一来,学生课堂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实例,一方面引起学生兴趣心,另一方面实现实例情境的有效再现,课堂教学成效明显提升。举例如:“线段垂直平分线”一课学习,作者引入以下情景再现,A、B两个城镇计划合建一座汽车中转站,中转站选择地址各有异议,为做到汽车中转站到两个城镇距离大致相等,交通较为便利,这座中转站到底该选择建设在哪里?下面有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到底中转站建设在哪里更为合理?课堂引导完毕,小组同学纷纷加入讨论,然而同学们的意见各有不同,这个时候就由老师站出来顺势的讲解垂直平分线的相关知识,问题也最终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此一来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知识学习,实例情景再现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举例多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生活就是一个数学的海洋,现实环境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无处不体现着生活的真谛。对于最真实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生活数学的意义所在。培养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意义深刻,学会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每一名学生必须学会的。购物、旅游、骑车等等,都是数学最真实的生活化体现。
        比如:《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二章内容,本章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举例的时候从生活方面进行,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变量关系: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关系式是             。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m2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m),则另一边长y(m)与x(m)之间的关系式是        。3.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长方体的高h(单位:cm)与底面积S(单位:cm2)的关系式是          。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具体情境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函数解析式模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1小题是结合章前图设计问题情境,明确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第2小题明确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反比例关系,第3小题明确体积一定时,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关系。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关于数学的生活案例数不胜数,事无大小,这些生活问题的解决都和数学紧密联系。                
    四、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
        在生活中的事例最终解决都由数学应用得以完成,无论是运用何种解决方法都体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包含很多方面,不单单有数的计算,公式的运用,还涵盖了很多的分析与判断、举例与论证,甚至是表格的统计、图形的策划等等在内。举例如:规划活动方案学生交通工具选用、时间、地点、花费等,这些内容都饱含了数学的思维应用,数学应用无处不在。
        比如:“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作者让学生有条件的情况下参观木材厂,可以的话询问加工师傅相关正方体构建问题。当然询问父母也行。基于这样的课程作业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最真实的实践中理解数学相关内容,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性思维进行学习。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更要对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不再害怕学习数学,数学并不是难以学习的,在学会用数学的角度看问题的时候,你才能更加的理解数学的神奇,热爱生活中的数学。
        再比如:在讲解九年级“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一课中,老师完全可以先引出一个神话故事。说古希腊时期,有位闻名的学者泰勒斯十分喜爱旅行,当时他外出旅行到埃及的时候就拜访了埃及著名的金字塔,泰勒斯提出了问题:“谁能回答金字塔究竟有多高呢?”德高望重的祭祀站出来说道:“没有人会知道金字塔的真实高度,没有古籍参考,也没有现实的测量,只能说是一个隐约的估计金字塔究竟有多高。”这个时候泰勒斯就很自信的说道:“我就可以立马计算出金字塔的高度。”祭祀很诧异,于是泰勒斯让随从拿出一根结绳,很快泰勒斯便计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131m。老师在描述这一故事的时候可以配套的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料,故事已经讲述完毕,学生们完全沉浸在故事的疑问当中,对于问题的兴趣好高。紧接着老师可以再次发问:“谁能用数学的方法测出金字塔的高度?”学生们纷纷讨论思考,这个时候就由老师引导,引出本课所要讲述的相似三角形判定知识点。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很容易的便可以计算得出金字塔的高度问题,如此一来数学问题的基础情景便关联整个数学课堂,一方面很好的引发学生问题学习好感,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程知识点讲解内容。
    五、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创新应用
    数学的基础知识能够很好的帮助人们实施有关数据统计与计算,进而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工作。如此而来,它对于人类思维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启发都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数学是人类探索发现的一种独特知识内容,它的奥秘为人们所不断研究展现。数学给予了我们生活中很多问题解决的便利方法,在生活的实践运用中,数学得到更深的发展,数学永远是那么的神奇而又富于创造力。人们现实环境中数学的应用拓展了我们的实践,让现实生活更加充满色彩。正是如此,数学与人们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为融合,实践与创新带来了数学的一次次进步。
        究其数学的本源还是生活,数学由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特别是中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际的应用。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真实融合正是我们学习数学课程内容的意义所在。因为数学教学课堂时间有限,那么就很有必要实现练习的生活化,将作业联系到生活中来,学习的范围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学生在生活中的练习,真实而又可靠,是对于课本知识的真实实践,真实运用,实践带给学习最可靠的检验标准。举例如:“轴对称”一课,要求学生结合书本中的剪纸插画自己动手设计富有内涵深意的剪纸,可以请教家长到要求自己动手操作,剪纸做好之后请用一句话概括。学生很乐于去动手操作剪刀、纸张,设计剪纸画形状多种多样,完全沉浸在活动中来。剪纸画完成之后,同学们相互对比,互相评价并且给予相应奖励。一方面通过这次的动手实践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认识了中国剪纸画传统文化,最后老师讲解轴对称画的数学美含义,课程内容也很好的得到了讲解,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由于数学的知识由生活而来,这就要求了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创设多样化课堂环境,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和发现真实生活下的各种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能力加以分析和解决,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华梅;浅谈数学教学中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17期;
[2]刘希忠;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3年05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