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龚云强
[导读] 相较于传统的小学教学来说,新课改后的小学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龚云强
        梓潼县文昌第二小学校  四川省 绵阳市 622150
        摘要:相较于传统的小学教学来说,新课改后的小学课堂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发散学生思维的重点科目,对于学生空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便是服务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当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此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联系实际;创新能力;空间能力;空间与图形
引言:数学被人们誉为“思维的体操”,可见数学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发散有重要作用。虽然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难度并不大,但是小学生受思维和年龄的限制学习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融合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一、合理借助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丰富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他们的思维和思想比较简单,如果教师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思考,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往往比较浅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和创新力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多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数学空间和图形知识进行观察和思考,以此促使小学生的空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所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有更全面、立体的认知。在教学有关图形和空间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其创设相应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帮助学生消除和知识之间的鸿沟,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其中,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1]。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圆锥的相关知识时,便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的物体。这样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回答,因此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表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体主要有冰激凌蛋筒、米堆、沙堆、沙漏、喇叭、生日帽、陀螺等等。在学生对圆锥形状有基本的了解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将圆锥从侧面剪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学生们通过联系实际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表示圆锥侧面展开图为三角形,有的学生则认为是扇形,学生们争执不休。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验证,有的学生说将扇形或者三角形画出并加下来,在将两条边粘合在一起便可以知道哪个图形是正确的;还有的学生表示将圆锥模型直接从侧面剪开便能够得到它的侧面展开图。学生们都积极开动脑筋想要以更多更为新颖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圆锥的知识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同时学生的空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有利于小学生日后空间图形的学习。
二、加强学生的主动操作性,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如果教师采用讲解的方式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可能会很难吸引学生注意。而如果教师采用具有一定趣味性且需要学生参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便会表现出加大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数学空间和图形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积极开展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自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更能够通过对图形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为数学图形的学习夯实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圆锥体积的知识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们圆锥体积是同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分之一,学生在实际联系中便会经常忘记用圆柱面积乘以三分之一,造成低级错误。所以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相应结论,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掌握圆锥体积公式。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圆柱体、圆柱体和水,然后让学生们自主发现同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关系。学生们被这样的方式所吸引,纷纷参与到实践操作中,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发现再圆锥中灌满水后倒入圆柱体,需要倒三次才能将圆柱灌满水,由此学生们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应该是同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他们往往会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在今后遇到有关圆锥体积公式的问题时便不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同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建模能力、创新能力等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三、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忽视数学实践活动的作用,就小学数学知识来说,空间和图形和我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2]。当我们随意接触到生活中的一个物体时,它便与数学空间和图形有关联,如我们拿起一本书,这本书便和小学生学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有关系;当学生坐在教室时,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便和学生所学的方向和位置知识有关系。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知识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小邮递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所学。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化身“体育教师”为学生们发号施令,让学生跟随教师口令进行旋转。如教师说“向东转”,学生无论面对哪个方向在听到教师口令后都要向东转身;当教师说“向太阳落山的方向转”时,学生们则需要向西旋转,这样的方式有效将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小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而教师在教学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对学校操场、教学楼、教室等建筑的面积进行测量和估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积极动脑,以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不仅学生能够深化多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需要对测量方式进行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力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空间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是新课标对学生们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小学数学的作用,在空间和图形教学中灵活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融合,通过学习、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秀萍.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环球慈善, 2019, 000(009):P.1-2.
        [2]于红.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 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