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郑鹏
[导读]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素质也是信息时代聋哑学生的必备素质
        郑鹏

        云南省昆明市盲哑学校       650032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素质也是信息时代聋哑学生的必备素质,而学习态度与习惯直接影响着信息素质的获取和养成。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探讨了学生信息技术课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素质  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看一个人的能力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看是否具有一定的素质,会不会学习;知识本身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取而代之的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聋哑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
        一、教师转变角色,在教学中串好主线,留有悬念
        将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及研究者。”新课程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诱导学生发挥其最大潜能。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循循而诱之,让他们欲罢而不能。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自然就需要不断探索,下一番苦功夫。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要让学生举一反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当前,计算机已成为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大部分人使用计算机主要是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市场上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一讲解,且教师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掌握任何软件的操作。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软件的操作时,把软件中共有的、类似的、关键的地方要讲清楚,并引申开来,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操作时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趣味性,让“游戏”为学习服务
        聋哑学生对信息技术是很感“兴趣”的,然而这个兴趣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假象,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趣就在于他们要游戏、聊天、看动漫、听音乐等等。而这些实际的需求又与我们的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和目标性产生矛盾,这也就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大难关。具体教学中,学生似乎对“玩”电脑更感兴趣,应当将学生从单纯的“玩”中引导出来,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另外,课堂纪律是任何一个信息技术教师都比较头疼的问题,我想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肯定都有过或现在还有这样的困惑,这是学生给我们上的一门必修课。对于大众来说,信息技术的课堂价值就在于为了适应21世纪的网络信息生活。这个课程价值在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大部分人都喜欢计算机,大多数人用它来娱乐。而游戏对小学生确实有很强的吸引力,它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下,积极探究、交流成果,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学生们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很快在头脑中形成了各个数字键位的表象,有的同学还根据纵横码口决来帮助自己识记笔码与数字键之间的关系。不过,利用游戏教学时要避免出现“放羊式教育”的现象。


        三、组织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求助
        现在的教学班一般都有十至二十名学生,而聋哑学生相对来说学习能力较弱,对于电脑出现的一些变化感到新奇而无所适从。课堂上,教师再怎么精心组织,都往往顾此失彼,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1、形成“学习合作小组”
        我们对聋哑学生中存在差异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组成合理结构的“学习合作小组”。学习合作小组则体现在座位表的编制上,再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保证小组成员的友好合作与互补性。我们对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归类,从学生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3-4人。
        2、开展小组之间的竞争
        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组竞争”“共同达标”的形式促进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同时注意“代做”的现象,应加强监督与教育。接着,在每个小组内推选出一名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请组长管理本小组的纪律,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再者,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效能,根据聋哑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一般都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在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四、设置学习任务,优化网络利用效率
        当前及未来的学生均生活在信息时代,图书、报刊、影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每天都要面对成千上万的信息。聋哑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总是极为关注信息,敏感于信息,这样才能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并和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所要完成的任务联系起来,才能成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善于捕捉、发掘信息并善于创造信息的新型人才。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从局域网络或互联网络中获取信息,得到多种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查询、检索、探究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料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在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教师通过不断地设置学习任务,利用网络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和交流,确保互联网能充分地应用于学习中,将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
        五、面向全部,设计自主层次式探究模式
        新课程强调:“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实现以科学为中心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自主探究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自主探究的活动程序,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层次式探究,并实现其最大效益呢?比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知识水平自行选其一进行搜索。这样的分层提升练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让每一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任务,充分体现了面向全部教学的魅力。
        只要我们用心,完全可以想出许多的“好”点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如采用游戏、故事、电影片断、多媒体课件、网络图片等多种形式导入;让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过一把教师瘾;给学生一个课题,进行小组间赛一赛,将他们从网络游戏中吸引过来;课堂上偶尔幽他一默让他们开开心提提神;假装自己有难题不能解决,请学生帮帮忙;设置分层教学;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可以想像,课堂上的那群朋友不再以玩游戏为目的,在教学中,孩子将被我们的智慧所感染!他们的学习是轻松而愉快的,也必然能营造出师生双向互动、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通过精心的教学组织,很多在网络新环境下出现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聋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使我们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而服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