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婷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三小学 贵州遵义 5631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逻辑性强、表达放射性的图形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连贯的思维方式。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发展。
引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特殊性在于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将其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不同类型的文章,比如记叙文当中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特点,学生在把握文章时首先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然后结合文章要点对文章当中的各个知识点和要素进行梳理。以这种阅读训练作为基石,一旦学生养成思维习惯,同时对思维导图在阅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产生一个规律性的认识,那么即便没有教师的指导和要求,学生也能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当中从中受益,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一个积极、完善的发展。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十分显著的,对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方式。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其信息传递方式是多元的,比如图片、文字、符号、色彩、线条等,都是信息传递方式的范畴,与之对应的,思维导图的结构也更加新颖和灵活,与学生所阅读文章的内容和特点、学生个性化思维紧密相关,思维导图的结构可以随着学生的个人需求而创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鱼骨图,二维图等不同的样式,或者借用一些亿图图示、软件如iMindMap、MindManager等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些软件的智能布局和随时可开展的头脑风暴,能够使得思维导图为阅读教学提供更大的便利。这种便利性恰好符合小学生阅读的特点和需求,因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所构建的思维导图中,直观图片与动态视频实现了一个良好的结合,同时关键词和鲜艳色彩直接也形成了一个巧妙的对应,使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优美的背景音乐当中逐步的呈现给学生,从而营造了一种动静结合、生动逼真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生的头脑当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对于小学生而言,无论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还是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情感的理解和感悟,都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绘制思维导图,发展学生思维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发展严重不足,同时,逻辑性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文章表达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能够一目了然的掌握课文中的内容以及关键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延伸和拓展,让小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和应用,从而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当教师在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鼓励学生从一个主题出发,然后通过自由的想象和联想发展出丰富的分支和内容,让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文本当中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还能够形成思维发散的习惯,确保主题与主题之间有一个联系。
比如,在带领学生绘制有关说明文的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设立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为说明的对象,然后将说明内容,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绘制成导图,促进学生对说明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而相对于记叙文而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要素绘制成思维导图,然后将文章当中的叙事方法、修辞手法等融入在思维导图之中,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思维导图时,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进行拓展,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绘画思维导图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丰富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整体的认知和掌握。
三、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让学生的大脑更快速、更高效的处理各种阅读信息。因为思维导图能够在中心图像上增加更多的分支,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合理的应用思维导图锻炼自身的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这样学生在阅读时会思考的更加深入和透彻,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旨把握的也更加完整。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此为导图的中心句可以是“秋天的雨,藏着好闻的气味。” 那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为何这句话能够成为思维导图的中心句?如何确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呢?随后学生们通过阅读找到了下文中的“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好多香甜的气味。”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文章都是围绕着味道来写的。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直观的呈现中心段落与段落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带领学生理解像这样能够概括段落内容的句子,称之为中心句。随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去进行适当的拓展,谈一谈秋天还藏着哪些好玩的气味?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不仅能够理清段落,还能准确找到段落中心句,提高对文章的阅读和把握。
与此同时,思维导图的延伸性还能够有效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时,当学生可以重生学。教师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和分支,比如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当盘古倒下后,他的肢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在主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激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相互交流,集思广益,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思维导图的内容和框架也在交流与讨论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价值和作用,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应用,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主动阅读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和个性特征形成的重要过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就犹如一颗放射性的知识大树,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序性和整体性,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构建知识框架,真正学会阅读和学习。为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阅读之中形成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实现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萌萌.依托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2014,(03):12-13.
[2] 李军红.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J].小学教育,2019,(02):34-35.
[3] 张金玲.思维导图,换个角度来阅读——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读写新课堂,2013,(07):25-26.
[4] 李永和.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小学阅读教学[J].学科教学,2015,(23):45-46.
[5] 邓志强.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课堂聚焦,2016,(17):167-168.
[6] 王亚雄. 谈小学语文阅读与思维导图教学结合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2019,(0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