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于波
[导读] 在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于波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北街小学  (628000)
         
         【摘要】在现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整体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高水平的提升,培养语文综合素养能够提高对语文学科文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展开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分析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备课通常都是以课本教材为主,甚至是照本宣科,只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固然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但是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和综合发展方面却有着巨大的劣势。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情感表达能力欠缺,知识的应用能力不足,影响学生语文学科的深入学习。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元素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关注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才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职业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向,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到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语言,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化的引领之下,丰富情感教育的内涵,将爱国主义的情怀对家乡的思念、对亲情的感悟融入到语文课堂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情感追求,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理想抱负,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表达爱国之情的课文有《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等等,还有表达思乡怀人之情的《落花生》《桂花雨》,在进行这类文本的讲解时,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推动理论走向生活,推动情感教育落实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能够在对生活的理解基础之上深入的挖掘语文学科的情感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表达出的情感状态,从而为后续的情感状态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进行《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将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情怀讲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的形式,深刻的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主观情感,并让学生在文章主观情感的引导之下,能够树立爱国主义热情,培养起爱国主义精神。
         二、通过朗读文本,挖掘情感内涵
         情感表达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朗读,尤其是声情并茂的朗读更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文本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本中渗透的情感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便于学生可以想象出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从而深刻体会到作者在文本字里行间中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散文的教学,还是诗歌的教学都要关注到朗读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养成良好的语感,能够在对字音字形有准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引发和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情感的指导下进行文本的深入解析。在进行诗词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之优美,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体会散文中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意,从而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中情感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朗读。这首诗中渗透着王维对田园景物的热爱,表现了个人对空山、竹林、明月、清泉等外在环境的喜爱,因此,在进行这首诗的讲解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王维诗中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和反复的朗读基础之上,感受到诗中的诗情画意以及王维诗中富有的禅趣。纸上的文字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吟诵却可以赋予它生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能够对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要通过对文字的阅读与观察,感受到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本的深刻内涵,同时,真正的走入作者,为读者创设的精神境界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更深刻的把握情感的脉搏,让情感教育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师生沟通,实现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情感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受身心发育限制,情感方面较为敏感、脆弱,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可,而教师的评价与态度是学生情感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尽量的采取鼓励和支持的评价方式,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获得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要关注到情感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在情感教育的引领之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在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有效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军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7:184-186.
         [2]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26-27.
         [3]张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119-120.
         [4]彭昌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08:24-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