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
杭州市萧山区南阳第三幼儿园 311227
【摘要】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儿童的美术素养,能够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其美术能力的发展。基于儿童视角下实施美术课程,能够有效地调动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促使其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培养儿童创造力为前提,帮助其形成美术素养。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并未从儿童视角出发,致使幼儿园美术活动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基于儿童视角组织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以给予儿童足够的尊重与理解为前提,激发儿童的自主表达能力。以儿童视角出发设计美术活动课,改变了以往授课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主体的现象,有效的确立了儿童在美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就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希望能够给予相关从教员一些思路。
【关键词】美术活动;儿童视角;幼儿园 ;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如何促使儿童更全面的发展。而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美术教育越来越被注重。在幼儿园阶段展开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园阶段的美术活动课,应将培养儿童的美术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使儿童具备发现美的眼睛,并更加热爱生活与环境。由于儿童并不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因此不可过多的为儿童灌输美术技能与知识。在美术活动中,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培养其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基于儿童视角下的美术活动课程,应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儿童的美术素养为目标,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幼儿园阶段美术活动课的教学现状
幼儿园组织美术活动课,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若要提高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在教学活动中对儿童自主性给予充分的尊重,从儿童视角出发设计活动方案。如此才能引导儿童敢于表现自己,达到培养儿童综合素养的目的。然而,在一些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课中,教师并不注重尊重儿童的自主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一)不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地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课一般由教师指定活动内容,而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因此儿童失去了决定活动内容的权利。甚至一些教师不会积极主动的创新教学活动设计,而是照搬教材当中的案例。由于每位儿童来自不同的家庭,因此其资质就会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此一刀切式的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使得美术活动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虽然不乏一些思想先进的教师,有意识的创新美术活动内容。但由于其未从儿童视角出发,而是一味的以创新为目的,造成了活动内容无法吸引儿童兴趣的现象。若要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充分尊重儿童的意见为前提,选择能够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内容。
再者,在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儿童按照教师的方式来创作作品,并且在教学时对作品的制作步骤以及所用到的材料提出相应的要求。这种过多干涉儿童创作的过程,不但不会提高活动的质量,反而会使儿童无法产生自己的想法。这种机械化的模仿学习模式,使儿童无法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二)并未尊重理解儿童的立场
在教学中与儿童进行充分的交流,能够及时的了解儿童的想法,并针对儿童的学情调整活动方案,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但一些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虽然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美术活动课,但教师把控着对话的走向。教师并不尊重、理解儿童的立场,当儿童所做出的回答并非教师设计的内容时,会被教师直接忽略。或者一些教师容易忽略儿童的非语言性表达方式。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并未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其进行师生间对话的目的,只为能够辅助美术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下去。并未注重对话中儿童的立场,不利于其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儿童展示了一副房子的图画,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图画当中有什么呀?”儿童:“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有两棵小树,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狗。”由于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为“画房子”,因此会直接忽略其他的回答。教师:“对,我们今天来画房子。”通过这个案例,不难发现教师在与儿童对话时,只会听取能够促进活动发展的对话内容。致使儿童的立场并未得到充分的尊重,长此以往,会使儿童失去自信心,影响儿童的发展。教师对儿童的声音没有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是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三)并未充分的利用游戏化教学手段
由于儿童处于象征性游戏阶段。因此,幼儿园一般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游戏化教学是基于儿童视角实施美术活动课程的有效手段。然而,一些教师并未利用游戏展开教学活动,只是增加了互动。教学形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1.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师在利用游戏形式展开美术活动时,依旧采用教师演示加儿童模仿的形式展开【1】。例如:某一绘画活动,其主题为“森林”教师在教学时一般会先引导儿童,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一猜,森林里有什么啊?”儿童:“大树、小花、兔子。”教师:“对,有大树,我们先画一棵大树,然后再画几朵小花……”在教师示范后便会安排儿童模仿教师的作品进行绘画。这种活动模式,无法满足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2.并未注重为儿童构建愉悦的活动氛围。一些教师在展开美术活动时,往往不注重为儿童构建良好的活动氛围,促使儿童无法培养美术创作的兴趣,是导致其不积极参与活动的主要原因。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实施策略
(一)树立儿童视角的美术课程观念
为改变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程的现状,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教育理念,树立儿童视角的美术课程观念。在展开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意愿,或者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且教师可以采用亲切友好的态度与儿童展开沟通交流,了解儿童的喜好与其性格特点,为其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如此可以调动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儿童更多的自由空间,鼓励儿童发挥其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其独特风格的美术作品。如此,可以促使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得到培养。
再者,在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与自主权,为儿童提供一个愉快、自由的美术学习氛围。并且活动方案的设计应为儿童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对儿童作品不设硬性评价标准。当儿童完成作品后,可以安排儿童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在此过程当中,儿童就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到自身作品中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确立儿童在活动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儿童获得更多理解与尊重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技能。这种融合了技能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教学理念,充分的考虑了儿童的立场。以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为前提,促使其美术素养得到培养
(二)充分尊重儿童,创建儿童视角的美术课程
在美术活动中有效的互动是调动儿童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是促进活动可以顺利完成的前提,是提高美术活动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在以往的美术活动课中,教师过于注重如何完成活动内容,忽略了儿童的表达。致使活动内容无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影响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在给予儿童充分尊重的前提下,学会倾听儿童的想法。在建立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促使儿童更加信赖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尊重儿童的语言表达,而且应对其非语言表达进行仔细的观察,以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为前提,创建儿童视角的美术活动课。大多数儿童都非常喜爱美术活动课,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尊重,能够促进其形成自信心、充分调动其美术方面的求知欲。改变了以往儿童被动接受美术教育的状态,使儿童掌握了美术活动的主动权。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儿童的选择,对其选择的材料以及创作出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在儿童创作时,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但不可过于控制,促使儿童能够利用作品表达出自己感受到的美。这种美术课堂的气氛是完全符合儿童视角的。儿童的表达能力与美术素养能够在这种课堂氛围当中得到有效的培养,促使儿童保持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构建基础环境,提升美术活动实施效果
教师应在心理层面及物质层面为儿童提供愉悦自由的环境,促使美术活动实施效果的提升。首先应为儿童建立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儿童处在愉悦的心理环境中,能够促使其更加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教师及时的掌握其情绪与情感的体验,促使儿童能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改变了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儿童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再者,丰富的美术材料是促使儿童积累美术经验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应选择一些对儿童身体无害的自然材料例如:泥土、布片等,也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纸张以及正规性工具材料。其次,在活动中,儿童难免遇到困难,此时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儿童学会如何克服困难。充分发挥出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地位,引导儿童提升自身的美术能力为前提,促使其美术素养得到培养。教师还应维持好活动秩序,避免儿童抢着说话,使活动陷入混乱中,无法顺利的完成活动课程。通过以上几种方法为儿童构建自由、安全、和谐的美术活动环境可以促使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美术学习态度。
(四)利用游戏教学提高儿童的美术创造力
利用游戏教学是基于儿童视角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的有效手段,在游戏中,能够激发儿童的美术创造力,促使儿童产生情感共鸣。幼儿园阶段的儿童都比较喜爱游戏活动,教师在游戏当中融入美术教育能够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提升其美术素养。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例如:将儿童喜爱的游戏与美术活动进行融合,如此可以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2】。或者在活动中为儿童设计新颖的游戏,通过新游戏对儿童的刺激,能够促使其更主动的探究美术知识【3】。当然,将游戏融入到美术活动中的目的是为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因此,游戏的设计不应过于复杂,可以将一些复杂游戏当中的次要环节省略,以儿童易于接受的游戏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儿童的表现,并针对其美术创作中的不足,予以正确的引导。促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提升其美术能力。在美术活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的美术作品来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这种以游戏方式来调动儿童学习兴趣、提升其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美术活动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幼儿园阶段的美术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提升其美术素养,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前提。然而,在以往的幼儿园美术活动课中,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法不当,造成了美术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以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美术课程来提升儿童的美术核心素养,促进儿童能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茹丽萍. 基于幼儿生活视野的创意美术活动开展策略的研究[J]. 新课程(上), 2015(31):104-105.
[2] 陈白鹭, 吴丽芳指导.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本土文化环境创设——以"印象五店市"为例[J]. 福建教育, 2019, 000(015):P.46-47.
[3] 高晓玲. 基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J]. 孩子天地, 2020, 000(006):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