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畏难情绪的应对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  刘珍梅
[导读] 初中数学这门科目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比较抽象内容有点难理解
        刘珍梅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烟墩中学 广西 钦州 535400)
        摘要:初中数学这门科目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比较抽象内容有点难理解,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如果他们觉得难的科目,往往就有放弃的念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任由他们发展,必然对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同学们了解到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时的浅尝辄止的学习法难多了,要求在思维训练、计算能力方面、审题能力等都会加大难度。本文从学生的学习主体方面和外因方面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畏难情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 畏难情绪 策略
        一、成因
        初中生刚入学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初中生活和学习体验,同学们之间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相当明显,表现在学习习惯的差异、良好情操的差异、自主合作学习的差异等。表现在数学课堂中尤其明显,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基础层次、智力开发和发展的不平衡,更主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由于小学阶段同学们所学的科目少难度小要求低,没有升学负担,所以他们学得轻松愉快。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阶段后,科目增加难度加大作业又多,学校的管理规范了。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学习跟不上就产生出畏难情绪。
        二、应对策略措施
        针对同学们在学习中出现上述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加强学习方法为主导,化解难点为辅的策略。
        1、针对学生主体方面,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多鼓励表扬。在课堂中,只要老师说到提问,许多学生就把头低下,怕老师问到。他们经常说:我怕老师点到我的名字,讲错了多难为情,同学们会看不起。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是同学们害怕,教师要根据这种情况,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在班里多提醒他们,有差错在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有错才知道要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我提问了一位同学:我市昨天上午的气温是22℃,下午上升了6℃,夜间又下降10℃,则夜间的气温是多少?他回答是12℃,显然是答错了,但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和气的启发他,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把这几个数放一起,气温升就是加,气温降就是减,他思考之后,回答是18℃。这样启发下,他找出了正确的解法,有了老师耐心的引导,他慢慢地消除了畏惧,树立了信心。对于后进生来说,老师的一个关注,一个鼓励,都能触动他们。
        2、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典故,人物等来吸引学习兴趣。经常组织课堂抢答,分组学习,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同学们对数学学习感兴趣,有了兴趣,自然爱学习。


        3、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初中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比较活跃好动,在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对于数学这种发散思维强的科目,如果没有清晰的解题思路,是很难理解并学好数学的。教师要根据同学们的特性从多方面向同学们提出不同的目标,如同学们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解决哪类问题,要及时检查和纠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要有不同的分层目标,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辅导,除了要加强他们的自信心之外,还要帮他们设立短期目标,例如每次写对多少题选择题,每一个星期解题一道应用题等,并且帮他们实现目标。
        4、积极应对他们的抗挫折法。初中数学题比较抽象,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有时一节课都算不出一道应用题,他们就可能心浮气躁,容易钻牛角尖或者放弃。如果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抗挫折能力培养也是数学老师需要教会同学们的法宝之一。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的《一次函数》这一课的时候,需要同学们在一般规律的探索中,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才容易讲解。这种题型往往思路多,但经常只有一二条行得通的方法。教师在讲解时,不应该只讲行得通的方法,而应该讲最常规、最一般的方法,一条思路不行再换一条。对于较难的题目,更要换几种行不通的方法,让同学们都束手无策,然后再通过审题、看图等多种手段方法来分析题目。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激起同学们在解题中的抗挫折能力,不要遇到难题就放弃,需要多角度多方面找方法,消除畏难心理。
        三、针对外因对策
        1、教师方面。师生要有融洽的关系,初中生正处于性格和意识成型时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有时候他们的意见和教师不一样,容易顶撞到教师,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高情商来化解大家之间的矛盾。教师能和同学们拉近距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了,同学们才能产生期待,感受教师对他们的希望,激发出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2、家庭方面。在与学生家长的交谈中,笔者发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不够,都是笼统地要求他们好好学习,认真学习,具体如何做,怎么做,家长不知道,而且他们由于工作的原因,多数是长期和孩子分开的,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求都不知道。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与家长平时要多沟通交流,要让家长们知道对孩子的教育不能采取简单问候或粗暴的压制,要鼓励为主少打骂孩子。
        3、学校方面。学校要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引导,多开展对学生有益身心的活动,让同学们能敞开心扉地投入各项活动中,在活动中获得自信。
        四、结语
        经过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发现,初中数学两极分化基本就是从七年级刚入学不久开始,八年级更加严重。因此,防止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下降,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要我们教师能够用心研究,找对方法,就能有效地预防同学们在数学学习畏难情绪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莉.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兴趣的培养.2005.
【2】.颜亚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06.
【3】李智强.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