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艳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铺镇初级中学 陕西汉中724213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已经初步成为一种教学新常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优势较多,它可以融入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动态画面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论理解能力及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引言
随着当前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势在必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利用信息技术内容丰富、展示形象生动等优势,创建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更好地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对于学生来说也无异于是一场具有难度的挑战,因此只有具有无穷尽的数学学习兴趣,才是确保学生能够更好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强大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当今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其集音、形、影于一体的优势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初中数学中定理、公式等概念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比较强,因此,为突破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调动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意识,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旋转、翻折、平移、动画、图文闪烁等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态画面的形式对学生讲解数学概念,包括展示一些与生活情境贴近的数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二、融合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
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令不少人望而生畏,久而久之,数学难学的观点就被灌输在学生的思想当中,导致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热情不够高,以至于构建精彩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作为现代化教育时期的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的方法增强课堂趣味,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助力学生高效理解所学内容,从而完成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画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首先,我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呈现了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观察后说出这些图案的特点,并根据特点画出整个图案,由此引入学习目标,为学生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然后,我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回顾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演示了画完整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并给予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指导,增强了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做了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归纳学习内容,让学生交流学习感受。这样,我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美的存在形式,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顺利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源泉。在新时代,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教师在讲授初中数学知识时,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入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直观性、丰富性等优点,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数学公式、概念等,而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知识背后的无限可能性。例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轴对称图形罗列出来,并让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与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时候,通常都是运用简单的工具,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这种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具体简单的内容。甚至有些学生觉得数学是晦涩难懂,抽象复杂的,因此产生抵触心理,对数学失去兴趣与信心。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更好地理解。例如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认知三角形的课程中,我们只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但是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在教室中的大屏幕进行演示。从开始的三角形的构建,到最后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全过程。充分地让学生了解这个知识点的整个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实践是最好的记忆,通过学生自己实践得出的结果要比教师直接告诉或者从教师实践中拿来的结果更加地让人记忆深刻。初中数学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的公式,都有缘由,不应该只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初中数学的学习。背诵公式对于初中数学乃至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公式是死的但是题目是活的,所以要想做好题目就要通过对公式深刻理解。如何深刻理解公式呢,就是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公式的由来进行展示,清楚公式是怎么来的,也就是明白公式的实质,题目怎样变都不会难住学生。
五、打造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
根据初中数学的学科特色,想要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初中数学教学中与理论和实践知识相关的内容,并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其可以在同一类型的问题上举一反三,对抽象的问题加以讨论,以此来解决实践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打造相对轻松且愉悦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和同伴讨论问题,形成自身观点,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情境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结束语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必然措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联系和结合,是未来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的契合点,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海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12):197-198.
[2]王学德.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36):85.